语文360

《春光好》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春光好·天初暖
作者: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作者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诗人笔下的初春有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词中迸偎两字极好,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答: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偎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的娇美。

二:
1.词的上片,一个竞字生动地写出了花儿的勃勃生机;词的下片,一个 字形象地表现了花儿的羞羞答答。(1分)
2.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这一句颇为后人称道,试做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1分)偎
2.(3分)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柳条映衬斜阳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可从问句的角度答题。如运用了问句的形式,写出了词人陶醉于美景之中,也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和煦的阳光,风和日丽,万物快活地竞相生长。笋儿使着劲儿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花儿,羞羞答答的,依偎在雪坞上,洒出满世界浓香。透过那金丝般的柳枝,看得见一轮落日,仿佛柳枝就挂在斜阳上。
注释
⑴万汇:万物。
⑵苔钱:苔点形圆如钱,故称“苔钱”。
⑶金丝:指柳条。
 

【作品鉴赏】

《春光好·天初暖》此词上下片都是写锦城成都的春光,咏调名本意,上片十九字,写总的印象
此词作于《花间集》结集之后,所以不见于《花间集》。作品描绘的是成都的的风光和生活。词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此词发端以淡淡的笔墨点明时令:“天初暖,日初长。”成都四季分明,冬尽春始,景象不同。这两句写春天来了,用两“初”字,而且都是就感受着笔的。天初暖,写气候特征;日初长,写昼夜特征。两句看似平易,却是咏早春的不可移易之语。大地经过沉睡的冬季之后苏醒了。无边的春色使词人情不自禁地叫出一声“好春光”。紧接着以“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来补充“好”字的内容。万汇,包括各种竹木花树。它们新叶不同,颜色不同,花儿不同,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处处给人以竞相比美之感。词人先用一个“得意”,再用一个“竞”字,像以浓墨重彩在表现热闹的春意。

《春光好·天初暖》下片二十二字,写特定环境的春景
下片写园林春色,是特写,是近景。一场春雨,竹林中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里迸发出来,第二句“花偎雪坞浓香”与首句“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纷陈,更为突出。繁花,花团锦簇,如绰约少女依偎着雪坞,浓香四溢。词人在迷人的春色中流连忘返,不觉到了黄昏。天空泛出彩霞,他举目望去,柳丝夕阳,构成了天然图画,词人忽发奇想问道:“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春柳嫩叶初萌,色如金线,故白居易《杨柳枝》说:“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均匀的柳丝,两两相对的柳叶,像天工剪裁而成。贺知章《咏柳》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后二句人称神来之笔,欧阳炯化用其意以写早春园林夕照,创造了新的意境,余味无穷。

作者简介

欧阳炯
欧阳炯欧阳炯,(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职为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载,他事孟昶时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随孟昶降宋后,授为散骑常侍,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作家。...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