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其一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其二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1)第一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第二首诗中的安得二字反映了诗人内心怎样的矛盾?如此作结,有何妙处?
(3)这首诗歌描绘了画面上的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
(4)这首诗歌作者为什么有往来泛宅浮家的想法? 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分为两个层次。前两句为第一层次,对画中景物作客观描写:远处是万里江天,近处是一村烟树,杳霭微茫,一派烟雨迷蒙的景象。后两句为第二层次,写诗人看画时的主观感受,赞叹观赏米元晖画笔如见真山水,好像已置身于潇湘之上。
(2)画中的境界确是令人神往的,可是,要披戴绿蓑青笠,就得抛弃纱帽官服;长在江湖之上泛宅浮家,也就免除了尘俗的纷烦和仕途的荣辱。这在诗人的确是个矛盾,安得二字便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如此作结可谓一箭双雕,既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又表现了对米元晖更高的评价:能绘出如此境界的画家,其人之清高绝俗不言可知。
(3).这首诗歌描绘了画面上晓山、横雾、远水、平沙等景物(找出三个2分,四个3分);营造了一种山水相接淡远、迷蒙的优美意境。(2分)
(4)因为作者看到画作《潇湘图》的优美景致后(1分),想像(1分)自己能够穿绿蓑衣、戴青箬笠在画面中的美景中生活(2分)。表达了作者对画作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2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其一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其二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注释
①米元晖,米友仁,字元晖,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之子,画史上与其父并称“二米”。

【作品鉴赏】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两句用典自然既写出了画境之美,又显示归隐之念

这是两首题画诗。米友仁,字元晖,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之子,画史上与其父并称“二米”。“二米”擅长山水画,称“米家山水”。此诗所题的“米元晖潇湘图”,即米友仁的代表作《潇湘奇观图卷》,现藏上海博物馆。前一首先写大景、远景,再写小景、近景,又以“杳霭”、“微茫”表现其烟雨迷蒙、云树苍茫的景象。三、四句倒装,既是观画之感,又是对此画艺术魅力之褒赞。第二首,前两句继续描写“潇湘奇观”,诗人面对此景,心生归隐之念,于是便有“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唐代诗人张志和,肃宗时待诏翰林,后隐居江湖间,自号烟波钓徒。“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敝漏,请更之。志和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张志和《渔歌子》中又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之句。结尾两句用典自然既写出了画境之美,又显示归隐之念。既展现《潇湘奇观图》的气象神韵,又自抒怀抱,二者妙合无垠,正是这两首题画诗的高明之处。在中国诗史上,六言绝句不多,唐代只有王维、刘长卿擅长此体,宋代以王安石的《题西太一宫壁》二首最为著名。尤袤的这两首,也是上乘之作。

作者简介

尤袤
尤袤尤袤(mào)(1127年-1202年),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绍兴十八年(1148年),尤袤登进士第。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