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醉歌十首(其九)》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上乱啼鸦。
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1)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2)赏析诗歌后两句中北人的形象。(5分)

参考答案
(1)①反衬。荆棘生长在昔日繁华的宫殿,乌鸦在四节常青的树上乱鸣,借以暗示今日宫苑的荒凉的凄冷。②融情于景。荒凉的宫殿,杂乱的鸦声,包含了作者的亡国之痛。(手法1分,还可以是以声衬静、对比、动静结合等;分析2分。)
(2)作者描写一个细节,一群北人,入侵到南宋宫殿,在阑干旁边指指点点,把美丽高贵的梅花误认为是杏花。(2分)表面写北人的无知,实质上表现了国破家亡后一切美丑、善恶的颠倒,形象中暗示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悲。(2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上乱啼鸦。
北人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注释
①牙:同“芽”。
②万年枝:即冬青树。冬青以常绿不凋,多植于宫廷皇陵,故称万年枝。
③北人:特指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作品鉴赏】
《醉歌十首(其九)》通过写北人无知,表现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悲

作者描写一个细节,一群北人,入侵到南宋宫殿,在阑干旁边指指点点,把美丽高贵的梅花误认为是杏花。表面写北人的无知,实质上表现了国破家亡后一切美丑、善恶的颠倒,形象中暗示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悲。融情于景。荒凉的宫殿,杂乱的鸦声,包含了作者的亡国之痛。

作者简介

汪元量
汪元量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宋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宋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