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夜归》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夜归
作者:白居易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万株松树青山上,
十里沙堤明月中。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1)请简要概括首联中闲字所反映的心境。(2分)    
(2)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颔联与颈联。(4分)

参考答案
(1)(2分)闲字体现了诗人夜归时从容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2)(4分)动静结合(1分)。颔联写葱郁的青山万松与明月辉映下的十里沙堤,是静态之景(1分);颈联写月下楼影移动与江风潮头涌动,是动态之景(1分)。静景与动景的结合,营造出清幽明净(或淡雅闲散、阔大浑融、平淡清远)的意境(1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注释

①本诗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诗中的“湖”指杭州西湖。

②珑璁:金、玉撞击声。

③放:让,使。

④画戟:有彩画的戟,唐宋时做官署仪设之用。

【作品赏析】

《夜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诗,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首联中“闲”字体现了诗人夜归时从容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动静结合,颔联写葱郁的青山万松与明月辉映下的十里沙堤,是静态之景;颈联写月下楼影移动与江风潮头涌动,是动态之景。静景与动景的结合,营造出清幽明净(或“淡雅闲散”、“阔大浑融”、“平淡清远”)的意境。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