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春宵》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春宵
作者: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4分)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写景和抒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6分)

参考答案:
(1). 前两句写春夜,花香,月影;后两句写深夜,挂着秋千的寂静的庭院,细细的歌声。(2分)清丽幽美,景色宜人,光阴宝贵。赏玩者留连光景,沉醉在良宵美景之中。(2分)
(2). 抒发了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3分)全篇写得明白如话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景物描写中,委婉透露出华美、含蓄和讽刺,耐人寻味。(3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注释
春宵:春夜。
一刻:刻,计时单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分为一百刻。一刻,比喻时间短暂。
花有清香:意思是花朵散发出清香。
月有阴:指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歌管:歌声和管乐声。
【作品鉴赏】
《春宵》苏轼语言明白如话,而立意深沉含蓄,其中“春宵一刻值千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开篇两句写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宝贵,花朵盛开,月色醉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后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尽情享乐的情景。夜已经很深了,院落里一片沉寂,他们却还在楼台里尽情地享受着歌舞和管乐,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辰美景更显得珍贵。作者的描写不无讽刺意味。
全篇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