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色雨中开,飞涛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参考答案
1.B、C(B视听结合不是修辞手法。C这里的愁字是拟人的手法,通过写岸边峭壁被潮水拍打时生怕被冲垮,写出了潮水的气势。)(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2.①最后一联,把钱塘江的滔天巨浪及其排山倒海的不凡气势,想象成是伍子胥充满遗恨的冤魂兴起的(2分)。②借以江潮的怒态象征伍子胥的遗恨之大之强(1分)。③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充满深深的同情、惋惜与慨叹(2分)。④深化了诗歌的思想主题(1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海色雨中开,飞涛江上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
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注释
①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清宣城(在今安徽省)人,官至侍读。
②轻舟:借指江中的弄潮儿。
③鸱夷:是一种皮囊。《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借指春秋时吴的伍子胥。
【作品鉴赏】
《钱塘观潮》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钱塘观潮气势雄伟,表现了弄潮儿高超的本领和不畏艰险的气魄
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作者用“千骑” “万山”两个比喻以及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潮水来时,震撼的涛声像驱赶着千万匹骏马疾驰而来,磅礴的气势像席卷着千万重高山奔腾而至。出句写江岸的峭壁生怕被潮水冲垮,反衬出江中的弄潮儿勇敢地驾着轻舟,随着潮头起伏回旋,表现了弄潮儿高超的本领和迎潮而上、不畏艰险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