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六年级 > 期末考试

2024年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里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单选题(分值:10分)
三个园丁被砍头了吗?( ).
A: 砍头了
B: 没砍头
这是一首描写( )的诗。
A: 中秋节
B: 寒食节
C: 端午节
对“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里的“?”是发现不了问题,不断追问,因而产生疑问。
B: 这里的“!”是指通过探索还解决不了疑问,发现不了真理,因而感叹。
C: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D: 这句话中的“?”和“!”没有特殊含义。
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深懊 刺猬 软绵绵 响遏行云
B: 枯瘦 吉详 居庸关 脍炙人口
C: 埋葬 企盼 光秃秃 浴血博杀
D: 眷恋 荡漾 霎时间 余音绕梁
尼尔斯是怎么从熊窝里跑掉的?( )
A: 偷跑掉的
B: 熊爸爸放的
C: 阿卡救的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读《北京的春节》,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字______,满洲人,被授予______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剧本《______》《______》等。

理解课文,用原文填表


观点

原因

写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 1 )父亲把表打开了,我问:“为什么它蒙着一层玻璃呢?”“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说。________
( 2 )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________
( 3 )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________

填字成词。

不假思______ ______息万变 ______精会神 座无______席

三、 诗歌鉴赏(分值:20分)
诗词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1 )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 2 )“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________”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
( 3 )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 1 )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__之情。
( 2 )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_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_____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_之情。

( 3 )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 4 )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四、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张良拾鞋

一天,张良出游,当他走到下邳桥的时候,看见一位老人站立桥头。当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然后指着张良说:“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到桥下为老人取来了鞋子。看着张良拿着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伸出脚,对张良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挺直身跪在地上,小心地把鞋穿在老人脚上。老人看着张良哈哈大笑,说:“你还值得我来教导,五天后天刚亮时,到这儿来等我。”

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就急急忙忙向下邳桥赶去。谁知老人早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张良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过了五天,天还未亮,张良早早向下邳桥奔去。老人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大怒,说“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半夜时分已等候在桥头了。看到老人步履蹒蹒跚地走来,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露出了笑容,他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现在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张良深深谢过老人,接过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回去以后,张良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的才智。

后来,张良协助刘邦开创了汉朝,立了大功劳,在历史上留下了“张良拾鞋”这一段佳话。

(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才智——________ 故意——________

( 2 )尝试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3 )老人把鞋子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又让张良给他穿上鞋子。他如此无礼,张良心中会怎么想?后来两次晚于老人赶到桥上,张良心中又会怎么想?请在文中横线上写出张良的心理活动。

①张良想到________,便到桥下为老人取来了鞋子。

②张良________,就挺直身跪在地上,小心地把鞋穿在老人脚上。

③张良心中________。

④又过了五天。张良想:________。

( 4 )我从“张良拾鞋”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是:________。[查看原题]

课外阅读。

野兰

父亲喜欢兰草,经常从深山里挖一些回来栽培。几年间,庭院里就有百余种,像个兰草园似的。

有一次,父亲又要进山,并决定带我一起去。我们沿着小溪向前走,忽然听到轰隆隆的响声。顺声而去,到了山谷深处,便见飞瀑直泻谷底,潭水幽深。我发现谷底、潭边、山坡,到处长着尺把高的野兰,淡淡的花,香气浓烈,站在谷底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闻得到。

我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兰草,不禁连声叫好,而且想动手挖起一株,准备带回家去栽培。不料却被父亲拦住了,说:“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法呢?”父亲又问。我说:“好像这里的兰草姿态比家里的更美,味儿也更香。”父亲接着说:“是的,那么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处就有不同的姿态和香味呢?这是因为兰草是空谷的植物,得的是大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人工栽培,便成了_____欣赏观赏的盆景,失去了大自然的环境和条件。”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为野兰感到_____可惜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空谷僻野,叶为谁长,花为谁开?会有几个人知道它而来_____欣赏观赏?

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坐在潭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正是野兰的不俗之处。它不为别人_____欣赏观赏而生长,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人活在世上,也要像野兰一样,不能失去自己的真性。_____以献媚而处世,_____会像盆花那样失去了自己的_____品质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_____奉献贡献的。”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纵然岁月流逝,我一直没有忘却。

( 1 )选择恰当的词语。

欣赏 观赏

一经人工栽培,便成了________的盆景,失去了大自然的环境和条件。

可惜 惋惜

但我不禁为野兰感到________

欣赏 观赏

会有几个人知道它而来________?

欣赏 观赏

它不为别人________而生长,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品质 品格 奉献 贡献

会像盆花那样失去了自己的________,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________的。

( 2 )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以献媚而处世,________会像盆花那样失去了自己的品格。

( 3 )写出短文中点明主题的句子。

( 4 )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这是一篇以写事为主的短文。
B: 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短文。
C: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短文。
( 5 )请为本篇文章续写一个结尾。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纵然岁月流逝,我一直没有忘却,因为________

五、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滋味”,本义是味道,后被用来比喻某种感受。当你看到这个词,想到的是余味无穷的美食,还是久久不能忘怀的经历?围绕“滋味”选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详略得当。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给的完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