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词的上片,一个“_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_____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_之情。
( 3 )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考点:
词
答案:
( 1 )【第1空】初夏
【第2空】惜春
( 2 )【第1空】若
【第2空】因风飞过蔷薇
【第3空】惋惜或“喜爱”
( 3 )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奏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
1、六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 1 )《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________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________的事情,但他从________想象出________,感受到________,心情由________转为________。2、六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烟村
[宋]叶绍翁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 1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望着村子里的________,听着村中传出的________,找寻着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诗人找寻的结果。
( 2 )诗的后丽句写景,景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让诗人欣喜的是________。①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②踏破铁鞋无觅处,________。③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
A.路转溪桥忽见 B.得来全不费工夫 C.柳暗花明又一村
3、六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如梦令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如梦令》的作者是________时代的女词人________。我还知道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