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六年级 > 期末考试

2024年宁波市江北实验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单选题(分值:10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不屈不饶 奋发图强
B: 披荆斩棘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前扑后继
C: 举世闻名 破烂不堪 小心翼翼 安然无恙
D: 不容争辨 低头折节 风欺雪压 倾盆大雨

读 《顶碗少年》,根据课文内容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 顶碗少年在那次表演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误,但还是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B: 顶碗少年那股顽强拼搏、勇于挑战失败并最终战胜失败的精神给作者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C: 《顶碗少年》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上海大世界露天剧场。
D: 从《顶碗少年》中我们不难悟出,生活中随时有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你能否不气馁,敢于从失败中走出来。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这是很重要的教学艺术。
B: 我们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C: 这个小偷能言善辩 , 被抓了现行还在为自己辩解。
D: 遇到问题我们一定要有追根求源的态度,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尼尔斯是怎么从熊窝里跑掉的?( )
A: 偷跑掉的
B: 熊爸爸放的
C: 阿卡救的
他在流落到无人岛之前在哪生活?( )
A: 在巴西开一个果园
B: 在比西西比和
C: 在刚果
D: 在英国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读拼音,写词语。

gé mìng

bō xuē

yā pò

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句子,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序号。

______其实,哪有什么上帝,三峡只是大自然演化的一个结果。

______再过若干年,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梦想即将实现。

______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就预言,如果在三峡截流、建坝,装上水轮机发电,既可免除下游水患,又可给长江三角洲带来巨大的电力。

______现在,人们盼望已久的工程已经建设了十年,大坝已经建成蓄水,发电机组也安装了好几台。

______长江三峡不仅气势雄伟,景色壮观,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______一个美国朋友考察三峡之后羡慕地说:“三峡真是上帝送给中国人民的礼物。”

______它给中华民族送来礼物,但也出了个难题,看我们有没有智慧和能力去打开这一宝库。

写出反义词。

模糊—______ 冷清—______ 可贵—______

在括号里填写读音为“xiāo”的生字。

爸爸通______达旦为我制作了一个蜻蜓风筝。这个风筝飞得可真高,它______洒地在空中飘来荡去,像要冲入云______。突然,线断了,风筝离我而去,渐渐______失得无影无踪。

三、 诗歌鉴赏(分值:20分)
快乐读书吧。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③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④那:为何。

( 1 )诗中所写的九月九日是________节,在这一天,要举行的活动是________。
( 2 )《蜀中九日》一诗中,对仗工整,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的两句诗是:________。
( 3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情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 1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①这两句诗点明了诗人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描写的地点是________。诗人透过“飞”字,重点抓住________、________两种景物来凸显季节特征。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

( 2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①句中“散”的读音是(________),一个“散”字描绘出了一幅(________)。

A.sǎn B.sàn C.灯火通明图 D.宫中传烛图

②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表达了大臣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B.表达了臣民对皇权的敬畏之情

C.表达正直人对天子宠幸之臣的愤慨之情

D.表达了臣民对皇恩的渴望之情

( 3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①“河汉”指的是________。联系诗的第一、二句可知,这首诗在讲述关于________的故事。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去”在这里的意思是“距离”,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两位主人公隔河相望的情景

B.“清且浅”说明河汉并不深广,体现了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能相遇充满了疑问

C.“复”在这里的意思是“又”,这个字写出了诗人对两位主人公不得相见的慨叹

D.这两句诗表面上写故事,其实也在诉说离别的愁苦

四、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 1 )“眼前的一穗”指________,“最大”的“追求”指________。“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又指________。
( 2 )文中把人生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与追求最大的理想相联系。
( 3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句中“麦穗”加引号表示________。

①引用原文 ②着重论述 ③特殊含义

( 4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请你围绕这一句话联系自己的学习体会写一段话。[查看原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冰心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 1 )写出四个带有想字的四字词语。

( 2 )笑有很多种,请你在下面写出五种类型的笑。

( 3 )三个笑容指的是哪三个笑容?

( 4 )作者是在什么时候站在窗前的? ( )

A: 白天
B: 傍晚
C: 夜晚
( 5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比喻句。( )

A: 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
B: 映着月儿,似乎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
C: 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
D: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
( 6 )自然段是回忆性的文字,这两段内容有什么共同点?

五、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题目:忘不了的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②写清楚节日中的风俗和故事。③不少于4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〆何必再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