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连着三天,雨下个不停。在下雨天里读书是最惬意的。上次老爸送我的一本书还放在抽屉里,书名是《鲁滨逊漂流记》。书很旧很旧,封面已看不出颜色,还用透明胶带粘补过。
翻开书,里面的纸已经泛黄了。扉页上有几行字,头两行是用毛笔写的:
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赠维儿
下面落名吴敬山。吴敬山是老爸的爸爸,我的爷爷,那么这本书是当年我爷爷送给我老爸的。送书的时间是1965年6月1日,现在推算起来,是我老爸12岁那年“六一”儿童节那天,爷爷送给他的。
接下来的两行字是用钢笔写的,龙飞凤舞,一看就知道是老爸写的:
学会生存
赠缅儿
下面落名是吴维。
爷爷送给爸爸,爸爸送给我,真是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才读了几行,我就爱不释手了。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鲁滨逊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岸。这座小岛荒无人烟,鲁滨逊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开始了。
他做了一只木筏,把沉船上的食物、制帆篷的布、枪支、弹药、淡水、酒、衣服、工具等一一送到岛上。他用帆布搭起帐篷,作为栖身之处,并将船上运来的东西藏在这里,靠船上剩下的食物生活。
后来,鲁滨逊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水稻。他学会了制作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的来源,又养了一只鹦鹉作伴。他还做了家具,摆在他所住的山洞里。
若干年后,鲁滨逊救下了一个俘虏。那天是星期五,他就给这个俘虏起名叫“星期五”。从那以后,“星期五”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又过了好几年,鲁滨逊在孤岛附近发现了一艘英国船。他和“星期五”终于得到了离开孤岛的机会。
我很喜欢《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事实上的确如此: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我也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我想象中的鲁滨逊是这个样子的:身着羊皮短衣短裤,腰间别一把小锯、一把斧子,肩上挂着弹药袋子,背上背一个筐子,挂一支鸟枪,头顶撑一把又丑又笨的羊皮伞……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鲁滨逊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我要好好地把这本书珍藏起来,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
( 1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惬意________抽屉________
鲁滨逊________ 扉页________
( 2 )正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扉页: 龙飞凤舞: 荒无人烟:
( 3 )鲁滨逊在荒岛上会遇见哪些困难?体现了鲁滨逊哪些精神品质?( 4 )读了这本书后,请想想,爷爷和爸爸仅仅是送给我一本书吗?( 5 )文章的题目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呢?( 6 )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考点:
语段阅读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答案:
( 1 )【第1空】qiè
【第2空】ti
【第3空】xùn
【第4空】fēi
( 2 )
扉页:是指衬纸下面印有书名、出版者名、作者名的单张页,有些书刊将衬纸和扉页印在一起装订(即筒子页)称为扉衬页; 龙飞凤舞:多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荒无人烟: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食物缺乏,无处栖身,猛兽的威胁,最大的困难是孤独恐惧。 鲁滨逊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战胜这些困难,体现了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又具有顽强毅力的人。
还有对自己的寄托和理想:希望自己像鲁滨逊一样的坚强勇敢。
要,因为女孩子也需要这种精神!
课文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们一家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大无畏具有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是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然后完成练习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_______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_______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_______了传染病对鹿群的_______。而人们_______要保护的鹿,_______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_______森林,_______自己的“祸首”。
( 1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功臣”指 ,它是功臣的原因是________ 。“祸首”指 ,它是祸首的原因是________ 。
( 3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什么?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活在人类的心里
在千万个悲伤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凄的光的时候。
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或无声的唏嘘,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只有鲁迅先生。
每次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他站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极平常的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
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鲁迅先生苍白冷静的脸上始终不曾流露出过一丝的微笑。
他沉着地继续着他的工作,直至他不得不安静地休息的时候。
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 1 )文章第1自然段破折号后面的语句传达出哪些方面的信息?①第4自然段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既突出了鲁迅先生的________,也写出了北大莘莘学子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之情。
②第5、6自然段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讲课声音及语调、语言进行了描写,突出了“________”这一特点。作者这样写,意在用________的写法,表现鲁迅________的特点,突出鲁迅所做的工作是________的伟大工作。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闹着玩________ | 闹翻了________ | 闹笑话________ |
闹脾气________ | 闹哄哄________ | 大闹天宫________ |
闹:A.喧哗;不安静 B.吵;扰乱 C.发泄(感情) D.害(病);发生(灾害或不好的事) E.干;弄;搞 F.开玩笑;逗
( 2 )选文第1节中描写西蒙的两个孩子睡着的样子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简要写出你读着这两个句子后感受到什么。________(可以讲一点,也可以讲两点或更多。)A.桑娜“忐忑不安地想”,说明是否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桑娜还拿不定主意。
B.尽管桑娜“忐忑不安”,但她收养两个孩子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