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闹着玩________ | 闹翻了________ | 闹笑话________ |
闹脾气________ | 闹哄哄________ | 大闹天宫________ |
闹:A.喧哗;不安静 B.吵;扰乱 C.发泄(感情) D.害(病);发生(灾害或不好的事) E.干;弄;搞 F.开玩笑;逗
( 2 )选文第1节中描写西蒙的两个孩子睡着的样子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简要写出你读着这两个句子后感受到什么。________(可以讲一点,也可以讲两点或更多。)A.桑娜“忐忑不安地想”,说明是否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桑娜还拿不定主意。
B.尽管桑娜“忐忑不安”,但她收养两个孩子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
考点:
词义 课文内容理解 穷人
答案:
( 1 )【第1空】F
【第2空】B
【第3空】D
【第4空】C
【第5空】A
【第6空】B
( 2 )【第1空】略
【第2空】略
【第3空】如:①西蒙家里穷,但由母爱呵护着的孩子依然会感到温暖。而现在西蒙死了,孩子们怎么办:②孩子是可爱的,却遭受到如此的命运,多可怜呀!
( 3 )【第1空】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 4 )【第1空】心神很不安定
( 5 )
B.理由:从“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揍我一顿也好!”可以看出,桑娜收养两个孩子的决心是下定了的。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课文,然后填空。
《最后的姿势》
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老师六点多就起床了。他给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天空阴沉沉的。
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但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13日22点12分,当人们从废墟中搬走压在谭老师身上的最后一块水泥板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 1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洗漱________ 废墟 ________ 坍塌 ________ 诠释________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真正的智巷
孔庆东
鲁迅是个生活上很细心的人,比如说他收到很多来信,他都认真地把信封拆开然后翻过来粘好,作为给别人回信用。所以鲁迅不用买信封,他给人回信的信封都是用来信的信封翻过来做的,人家给他寄包裹,他把绳子解下来,认真地系好放在抽屉里,等到自己寄包裹的时候用。他非常细致,没事把屋里整理得井并有条,特别喜欢收拾东西。
他虽是细心的人,但不是跟人家斤斤计较的人,他在对待朋友、对待青年、对待学生方面,更多的时候是非常大度的。当时有很多青年跟鲁迅不客气,有一个北大的旁听生叫冯省三的,有一次就跑到鲁迅家里去,对鲁迅说,你看我的鞋子都跑破了,我刚才看到你门口有修鞋的,你把这鞋拿去给我修一修。鲁迅说∶"是,是,是,好的,你先休息吧,我去给你修鞋。冯省三就躺在床上休息,鲁迅把他的鞋脱下来,拿到门口去修,花了几毛钱修好然把鞋子拿回来给他穿上。冯省三说修得这么慢,连谢谢都没说,穿上鞋子就跑了,走的时候还挺不高兴呢。
鲁迅对这个事情怎么看呢,这个冯省三同学是一个山东人,鲁迅就说,山东人真是直爽啊!对待这样的青年,鲁讯没有计较,也没有说他不懂礼貌,只是说这孩子真直爽。鲁迅知道冯省三做得不对,但是不和他计较。所以真正的智慧,真正的聪明是知道如何对待不同的人,如何对待不同的场面。
( 1 )仿写词语。例∶井井有条 斤斤计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通过对比,你体会到冯省三是一个怎样的人?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 》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
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____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____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 1 )给本文加上一个小标题 。( 2 )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你________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________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 3 )伯父想两个什么难题考考徐文长的?( 4 )徐文长是怎样解决伯父的两个难题呢?( 5 )你觉得徐文长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6 )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