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情况,就到齐宣王那里,自称技艺高超,请求参加吹竽队。齐宣王把他编在吹竽队里,给他很高的待遇。每逢吹竽,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了王位。齐泯王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偷偷地逃走了。
( 1 )齐宣王在位时,南郭先生为什么“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考点:
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
答案:
( 1 )因为是许多人在一起吹,一个人的声音有没有并不会影响到整体,再加上南郭先生会装模作样,所以没有被发觉。
( 2 )【第1空】南郭先生总是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 3 )【第1空】齐泯王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第2空】不会吹竽
( 4 )【第1空】没有本事,却混进行家充数
1、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诺曼底”号遇险记》,回答。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突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奥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 1 )给下面的字注音。好似________ 负重________ 朝________着
( 2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________。此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 )联系课文,理解一下“笔直”和“逼”说明了什么?2、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短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打 树 花
门前广场上临时拉了一些电灯,将堡门下半截依稀照见,上半截和高高在上的门楼混在如墨的夜色里。一个正在熔化铁水的大炉子起劲地烧着。鼓风机使炉顶和炉门不停地吐着夺目的火舌。这火舌还在每个人的眼睛里灼灼发亮,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的一道奇俗——打树花。对于此奇俗,我只知道此地百姓年年正月十六闹灯节,都要演一两场打树花。
仪式过后,撤去供案,开炉放铁水。照眼的铁水倾入一个方形的火砖煲中。铁水盛满,便被两个大汉快速抬到广场中央。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长柄勺子,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 ),( ),( ),( )。就在这一瞬,好似天崩地裂,呈现出任何地方都不会见到的极其灿烂的奇观!金红的铁水泼击墙面,四外飞溅,就像整个城墙被炸开那样,整个堡门连同上边的门楼子都被照亮。由于铁硬墙坚,铁花飞得又高又远,铺天盖地,然后如同细密的光雨闪闪烁烁由天而降。可是不等这光雨落下,打树花的大汉又把第二勺铁水泼上去。一片冲天的火炮轰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来,接续不断。每个汉子的经验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绝招,又互不示弱,渐渐就较上劲儿了。只要一较劲,打树花就更好看了。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身材短粗敦实,泼铁水时腰板像硬橡胶,一舀一舀泼起来又快又猛又有韵律,铁水泼得高,散的面广,而且正好绕过城门洞;铁花升腾时如在头上张开一棵辉煌又奇幻的大树。
正像其他民俗一样,打树花源于何时谁也不知。只知道世界上唯有中国有,中国唯有在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才能见到。
( 1 )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我产生的问题有:________带着这些问题阅读短文,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将下列内容填在文中的括号里,正确的是( )。
①弯腰一舀 ②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
③走到火红的铁水前 ④跟着甩腰抡臂
A.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重点描写了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表演打树花的情形,他表演的特色在于: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 4 )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①打树花表演时,只有表演者互相较劲儿,打树花才更加好看。
②抒发了作者对打树花人的敬佩赞美之情及对祖国传统技艺的自豪之情。
3、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尽收眼底:
( 2 )根据意思找出文中关于“看”的词语。①像鸟一样由高向低看。________
②用尽目力向远处看。________
③向下看。 ________
( 3 )请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宏伟________ 辨识________ 遐思________
翱翔________ 观赏________ 景观________
( 4 )作者为什么将此建筑群称为“宫殿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