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饮着美酒听着《水调曲》,午间喝醉后已经醒来,可心中的愁苦却不曾排遣。送走了春天,春天什么时候能再回来?晚上对镜自照,惋惜青春年少、似水流年,往日相约,白白记得很清楚,后来却如同云烟。
沙滩上双宿的鸳鸯鸟已栖息,风吹走了流云,月光下花儿孤影自怜。一层层的帘幕密密地遮住了灯光,人声渐渐地安静下来了,风却依旧在吹个不停。明天清晨,一定有许多花瓣被风吹落,铺满院间的小径。
注释
⑴天仙子:唐教坊舞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唐词单调,宋代张先重叠一片为之,遂为双调。
⑵嘉乐:秀州别称,治所在今浙江省嘉兴市。倅(cuì):副职,时张先任秀州通判。不赴府会:未去官府上班。
⑶水调:曲调名。唐杜牧《扬州》诗之一:“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自注:“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
⑷临晚镜:就镜自照而感伤衰老。
⑸流景:如流水般消逝的光景。景,通“影”,日光。唐武平一《妾薄命》诗:“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
⑹往事后期:以往的欢情,以后的期约。后期,瞻望未来。空记省(xǐng):白白留在记忆中。记,记忆,思念。省,醒悟,明白。
⑺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瞑(míng):闭眼小憩。
⑻“云破”句:据说张先得句于此,并自建花月亭。弄影: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弄,摆弄。
⑼重(chóng)重:犹层层。帘幕:用于门窗处的帘子与帷幕。
⑽落红:缤纷的落花。
【作品鉴赏】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张先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
此词为临老伤春之作,为张先词中的名作。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三句写作者本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他在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 ,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 。一觉醒来 ,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只不过冯是在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这就逼出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叹来。应当指出的是,此句中的前后两个“春”字,有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张先写春愁无限及人生遗憾,五件伤怨的情事;通过“并禽”写自己孤独
四、五两句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以“晚”易“晓”,主要在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 ,用“晓”字;而此词作者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在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 晚 ”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此处仅用一个“晚”字,就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上片歇拍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从词意看,“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化之处 。但“ 后期 ”二字虽嫌朴拙 ,却与上文“愁”、“伤”等词绾合得更紧密些。“后期”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说往事已成过往,故着一“空”字。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甜蜜的往事在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而哀怨的往事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这件“ 往事”,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这使自己追悔莫及,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 记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 ,却并不能得到安慰 ,反而更增添了烦恼 。于是他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 ,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了。这样的结尾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含而不露。词之上片所写,是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颇具平淡之趣。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张先为临老伤春之作,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下片从动态方面写词人即景生情,极富空灵之美。作者未去参加府会 ,便在暮色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 。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 ,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 ,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这时,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成了传诵千古的名句,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句权威性的评语主要是论其遣词造句之功力 ,其实这句妙处不仅在于修词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居然在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 ,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达出来 ,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正如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云:“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又杨慎《词品》云:“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结尾数句,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并非迁就词谱的规定,这只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严密地遮住灯焰。但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在摇摆 ,这个“不定 ”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在内的。“人初静”一句,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作者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该散了罢;再结合末句,又见出作者惜春、忆往、怀人的一片深情 。好景无常 ,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小路上了。结句内涵颇丰,既有伤春之逝的惆怅,自嗟迟暮的愁绪,又有赏春自得的窃喜。
【名家点评】
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世称诵之,谓之“张三影”。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古今诗话》: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
宋代陈正敏《遯斋闲览》:张子野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曰:“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遂出,置酒,甚欢。盖二人所举,皆其警策也。
明代杨慎《词品》:“云破月来花弄影”,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
明代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云破月来”句,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
清代黄苏《蓼园词选》:听《水调》而愁,自伤卑贱也。“送春”四句,伤流光易去,后期茫茫也。“沙上”二句,言所居岑寂,以沙禽与花自喻也。“重重”三句,言多障蔽也。结句仍缴送春本题,恐其时之晚也。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不作发语之语,而自然韵高。中间自午至晚,自晚至夜,写来情景宛然。
现代沈祖棻《宋词赏析》:这首词乃是临老伤春之作,与词中习见的少男少女的伤春不同。……叹老嗟卑,是封建社会不得志的文人的常见的情绪,其中也包含有一些优秀人物在那种黑暗时代被迫无所作为的愤惋,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是有其认识作用的。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竟也就把中华民族捍卫国土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表达得那么给力,那么酷!于是,你一定信服得五体投地,这涂运桥也太有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