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短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打 树 花

门前广场上临时拉了一些电灯,将堡门下半截依稀照见,上半截和高高在上的门楼混在如墨的夜色里。一个正在熔化铁水的大炉子起劲地烧着。鼓风机使炉顶和炉门不停地吐着夺目的火舌。这火舌还在每个人的眼睛里灼灼发亮,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的一道奇俗——打树花。对于此奇俗,我只知道此地百姓年年正月十六闹灯节,都要演一两场打树花。

仪式过后,撤去供案,开炉放铁水。照眼的铁水倾入一个方形的火砖煲中。铁水盛满,便被两个大汉快速抬到广场中央。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长柄勺子,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 ),( ),( ),( )。就在这一瞬,好似天崩地裂,呈现出任何地方都不会见到的极其灿烂的奇观!金红的铁水泼击墙面,四外飞溅,就像整个城墙被炸开那样,整个堡门连同上边的门楼子都被照亮。由于铁硬墙坚,铁花飞得又高又远,铺天盖地,然后如同细密的光雨闪闪烁烁由天而降。可是不等这光雨落下,打树花的大汉又把第二勺铁水泼上去。一片冲天的火炮轰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来,接续不断。每个汉子的经验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绝招,又互不示弱,渐渐就较上劲儿了。只要一较劲,打树花就更好看了。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身材短粗敦实,泼铁水时腰板像硬橡胶,一舀一舀泼起来又快又猛又有韵律,铁水泼得高,散的面广,而且正好绕过城门洞;铁花升腾时如在头上张开一棵辉煌又奇幻的大树

正像其他民俗一样,打树花源于何时谁也不知。只知道世界上唯有中国有,中国唯有在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才能见到。

( 1 )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我产生的问题有:________带着这些问题阅读短文,可以加快阅读速度。
( 2 )选文约80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为________分钟。
( 3 )一边读一边想不仅能提高阅读速度,还能促进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请你带着下面的问题再读相关的段落,完成练习。

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将下列内容填在文中的括号里,正确的是( )。

①弯腰一舀 ②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

③走到火红的铁水前 ④跟着甩腰抡臂

A.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重点描写了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表演打树花的情形,他表演的特色在于: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 4 )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打树花表演时,只有表演者互相较劲儿,打树花才更加好看。

②抒发了作者对打树花人的敬佩赞美之情及对祖国传统技艺的自豪之情。

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第1空】什么是打树花?打树花是怎样形成的?
( 2 )【第1空】略
( 3 )【第1空】B。泼得又快又猛又有韵律
【第2空】铁水泼得高
【第3空】散的面广
( 4 )错误;正确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白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的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儿,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巢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儿,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 1 )按要求填表格

季节

最美的时间

最美的景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连段成篇的方法是________,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是________关系,不分________,这样能更好地表达短文的中心,本文的中心是________.

2、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

小河对岸的桃子熟了。鲜绿嫩白的大水蜜桃引诱着猴儿们,他们一窝蜂地涌到通向对岸的独木桥,争先恐后要过桥,谁不想先吃上那鲜红的桃呢?可由于众猴你拽他扯,谁也不能通过独木桥,全都急得吱吱乱叫。

这时,猴王跳出来主持公道:“别争了,别抢了!现在进行考试,优胜者先过桥。”

众猴静了下来,焦急而专注地( )对,猴王绞尽脑汁地想出了几道考题。

一道道考题过去了,优胜者却还是没能决出,因为进化论哪一道题都不止一只猴子能答对,而独木桥却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没办法,只( )继续考下去。

终于,一只猴子不耐烦了,眼珠儿一转,瞄准了头顶上的一根藤条,纵身一跃,攀住藤条荡过河去了。

另一只猴子也抱着一从河上圆木( )过河去了。

当这两只猴子爬上桃树大吃特吃时,众猴仍然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 1 )在短文中的括号里给下划线的字注音。
( 2 )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里共有4个错别字,请你用找出来,并在下面改正。
( 3 )写出文中的3个成语,并解释其中的一个。
( 4 )照样子,写词语。

例:争先恐后 ________ ________

例:聚精会神地(考试) 聚精会神地________ 聚精会神地________

( 5 )写近义词。

专注──________ 焦急──________

( 6 )写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然后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 7 )从下面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
A: 谁该吃桃?
B: 考试
C: 过河
( 8 )写出第5自然段中的动词,然后再用上这些词语写一段话。

3、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张宏为自己办理了一张学校阅览室的借书证,其内容如下:

借阅制度

1.此阅览室只对本校学生开放,非本校学生谢绝借阅图书。

2.读者借阅所有图书,一律凭借书证办理借阅登记手续。

3.每次借阅只限一至三本,时间为一个月,逾期不还者给予批评教育,性质较重者停止借阅。

4.借阅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

5.爱护图书,人人有责。禁止拆卷、撕页、剪裁、涂抹。违者批评或停借。


( 1 )按要求补全下表。

序号

观点

判断正误

说明理由

张宏一次最多可以借五本图书。

如果没有带借书证,张宏仍然可以借书。

张宏1月8日借了一本图书,可以在2月8日前还书。


( 2 )张宏的弟弟没有办理借书证,但是和他同校,便想用张宏的借书证借阅图书。弟弟的想法是否可行?请你结合资料内容,替张宏向弟弟作出解释。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