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阿力和阿智
古时候,有个老人,他有两个儿子,哥哥叫阿力,弟弟叫阿智。两人长得一模一样,邻居都夸这两个孩子长得好,长大以后一定有一番作为。老人也用心观察他们的成长。
几年以后,他们长大了。老人想考考他俩,就从市场上买回两把未开刃的斧头。老人对他们说:“今天我买回这两把斧头,明天让你们上山砍柴,要各砍各的。看谁看得快,看得多,回来得早。”
第二天,兄弟俩按照父亲的吩咐,就各自行动了。
阿力想:要砍得快,砍得多,就得抓紧时间。他拿上斧头、扁担和绳子,就匆匆上山了。到了山上,他拼命地砍呀,砍呀……因为斧头太钝,连砍几十下都砍不倒一棵小树。不多时,就累得腰酸背痛了。
阿智拿起父亲买的斧头,一看斧头的刃厚厚的,就赶紧到井边去磨,不久,就磨快了。他也拿起扁担、绳子上山去。到了山上,抡起锋利的斧头,几下就砍倒一棵小树。不多时就砍了两大捆。太阳刚刚偏西,他就担着沉沉的柴回家了。阿力呢,直到太阳下山,才背着不多的柴回家。
老人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两个的差别这样大,就是因为阿智磨了斧头,这就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 1 )老人对两个孩子的吩咐是:________。考点:
记叙文 最佳路径
答案:
( 1 )【第1空】要各砍各的。看谁看得快,看得多,回来得早
( 2 )他拿上斧头、扁担和绳子,就匆匆上山了。因为斧头太钝,连砍几十下都砍不倒一棵小树。不多时,就累得腰酸背痛了。
( 3 )这斧头的刃太厚了,上山砍柴太费劲了,我得将它先磨锋利了再说。
( 4 )做任何事情,只有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提高效率。
1、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有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有多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时,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掩饰说:“我看它太瘦了,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说:“我是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玩,把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都是污泥。看到同伴们诧异的目光,它解释到:“身上的跳蚤太多了,用这种方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会遇到危险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 1 )给短文加个题目。吹捧——________ 惊异——________
掩盖——________ 可能——________
( 3 )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2、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千尺珍珠瀑
假日里,我们摄影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车来到了千尺珍珠瀑。
千尺珍珠瀑在北京密云县境内,沿京都第一瀑北上约三里处。这是一处新开发的奇观绝景。
我们下了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听见了轰轰的声音。拐过一个山弯,只见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簇簇绿色的植物,犹如一幅硕大的水墨画。又拐过一个山弯,便觉得水声震耳欲聋。只见瀑布从悬崖上飞流直下。悬崖下是两个黑黝黝的山洞,两个洞的洞口各有一个很大的鸟巢。见我们来临,几只形似仙鹤的黑鹳展翅腾飞,冲向天际。同学们立刻按动快门,拍下这难得的画面。
走近瀑布一角,也许是太高的缘故,水流从崖顶上刚一下落,便化作无数水珠,飘飘洒洒,成串成行,由天而降。经阳光一照,晶莹透亮,如珍珠撒落。这珍珠般的瀑布到底有多高呢?听工作人员讲,水流从崖顶到落地,需要七秒多钟,如果按物体落下的速度公式计算,约有二百五十米高。嗬,怪不得叫千尺珍珠瀑呢!……”
我们在瀑布下的溪流中洗手洗脸,互相撩水嬉戏,大家的欢笑融进了那隆隆的瀑布声中。
( 1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选择正确的序号( )。3、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有些人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常常浮现——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①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威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②“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圆的,仿佛听见一件骇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有神明”?
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次遇见那些为所欲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 1 )“有些人”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让“我”难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