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

阅读理解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1 )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 2 )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________,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________

( 3 )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艺术特色的?

( 4 )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 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
C: 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D: 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欢声笑语。
( 5 )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

诗 十五从军征

答案:

( 1 )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 2 )【第1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第2空】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 3 )

前句写女子,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意。


( 4 )B
( 5 )

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曾为王孙、来自官场,而今隐居山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也是他高洁品质的写照。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综合训练。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③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⑤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释】①觅:寻找。②戍:防守。③暗:变得暗淡。④貂裘:貂皮裘衣。⑤空:白白地。⑥料:预料。

【资料】陆游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和流离的生活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一生都致力于祖国的统一大业。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而诗词的主旋律就是浓浓的爱国情怀。以下选取的是陆游不同年龄阶段的诗作。

( 1 )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中表达了词人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 上阕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 “此身谁料”表现了抗金事业未成,作者心有不甘
D: “身老沧洲”写出了词人没料到这一生无为而终老,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无奈
( 2 )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当年的“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与如今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胡未灭”与“________”进行对比;“________”与“身老沧洲”进行对比。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从中感受到词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爱国精神。
( 3 )“胡未灭,鬓先秋”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鬟已苍的情境。“泪空流”中的“泪”是________之泪。坦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出了________,也写出了________。
( 4 )读了本首词及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陆游说些什么?

2、五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课文 《黄鹤楼送别》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名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作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 1 )在李白眼里,孟浩然是一个怎样的人?

( 2 )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并说说你读出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怎样的感情?

3、五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1 )“王师”是指________。
( 2 )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用原句回答)
( 3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