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晩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 1 )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表现海力布的焦急心理的词句。
( 2 )海力布三次催促乡亲们搬家,可是乡亲们却不愿搬家,一是因为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
( 3 )他想到这里 , 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这句话中划线的“这里”指________。“镇定”一词是对海力布的________的描写,表明他决定了要________,表现了他________的精神。
( 4 )当乡亲们逃离洪水灾难后,他们会互相说些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

考点:

语段阅读

答案:

( 1 )急忙跑回家焦急地催促大家急得掉下了眼泪
( 2 )【第1空】大家不相信海力布说的话
【第2空】大家长时间住在这里,搬家不容易
( 3 )【第1空】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第2空】神态
【第3空】牺牲自己
【第4空】舍己为人(舍已救人)
( 4 )真后悔呀!我们当时应该听从海力布的劝说,早点搬走,那样的话海力布就不会变成石头了。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理解《珍珠鸟》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1 )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伏:A.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B.低下去;C.隐藏;D.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
①解放军战士潜伏在树丛里。________
②三伏天里温度最高。________
③我伏案写作。________
④河里的波浪时起时伏。________

( 2 )“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中的“小家伙”一词反映了什么? ​

( 3 )“我”写下的感受是?

2、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村槐(节选)

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拥抱了

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找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起先把套绳挽成一团儿,牵住一头;然后侧身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线,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儿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念叨着《送马马》的山歌。渐渐,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着,嫩绿的叶片泛着春阳,像无数欢乐的眼睛。

傍晩枝枝梢梢,暴岀了淡黄的槐米,米粒似的浮荡着繁星的海。清苦味的芬芳,简直使整个故乡都沉浸在春夜的微醺之中,清晨,被风摇落的花瓣,在场院里软柔柔地铺了一层。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裏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希冀故乡有一个美丽如花的丰年。

槐树周身是药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大的树冠,慷慨地赐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

几年之后重返故乡。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在我眼前,儿时缚过秋千的树干似在抖动了,绿叶间又似乎垂满了圆筒状的荚果。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遒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的土地。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线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着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

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

( 1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绑一________ 大方—________

反义词:光滑—________ 索取一________

( 2 )文中第2、4自然段依次记叙了三件往事________、槐树下嬉戏、________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 ________ ,叙述的顺序是________。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村槐为题,托物言志,表达了扎根故乡、倾情奉献的志向。
B: 本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C: 本文借物抒情,借对村槐的赞美,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
D: 文章结尾不仅照应开头,还深化了主题。
( 4 )第5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3、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短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打 树 花

门前广场上临时拉了一些电灯,将堡门下半截依稀照见,上半截和高高在上的门楼混在如墨的夜色里。一个正在熔化铁水的大炉子起劲地烧着。鼓风机使炉顶和炉门不停地吐着夺目的火舌。这火舌还在每个人的眼睛里灼灼发亮,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的一道奇俗——打树花。对于此奇俗,我只知道此地百姓年年正月十六闹灯节,都要演一两场打树花。

仪式过后,撤去供案,开炉放铁水。照眼的铁水倾入一个方形的火砖煲中。铁水盛满,便被两个大汉快速抬到广场中央。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长柄勺子,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 ),( ),( ),( )。就在这一瞬,好似天崩地裂,呈现出任何地方都不会见到的极其灿烂的奇观!金红的铁水泼击墙面,四外飞溅,就像整个城墙被炸开那样,整个堡门连同上边的门楼子都被照亮。由于铁硬墙坚,铁花飞得又高又远,铺天盖地,然后如同细密的光雨闪闪烁烁由天而降。可是不等这光雨落下,打树花的大汉又把第二勺铁水泼上去。一片冲天的火炮轰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来,接续不断。每个汉子的经验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绝招,又互不示弱,渐渐就较上劲儿了。只要一较劲,打树花就更好看了。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身材短粗敦实,泼铁水时腰板像硬橡胶,一舀一舀泼起来又快又猛又有韵律,铁水泼得高,散的面广,而且正好绕过城门洞;铁花升腾时如在头上张开一棵辉煌又奇幻的大树

正像其他民俗一样,打树花源于何时谁也不知。只知道世界上唯有中国有,中国唯有在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才能见到。

( 1 )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我产生的问题有:________带着这些问题阅读短文,可以加快阅读速度。
( 2 )选文约80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为________分钟。
( 3 )一边读一边想不仅能提高阅读速度,还能促进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请你带着下面的问题再读相关的段落,完成练习。

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将下列内容填在文中的括号里,正确的是( )。

①弯腰一舀 ②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

③走到火红的铁水前 ④跟着甩腰抡臂

A.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重点描写了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表演打树花的情形,他表演的特色在于: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 4 )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打树花表演时,只有表演者互相较劲儿,打树花才更加好看。

②抒发了作者对打树花人的敬佩赞美之情及对祖国传统技艺的自豪之情。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