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 1 )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A: 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考点:
诗
答案:
( 1 )这首诗表达了志向远大、敢于进取的胸怀,坚韧不拔、排除万难的坚定信念。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六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1 )首句用“________”和两个“________”字组合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渲染出诗人________。2、六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1 )诗题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的意思是________,“元二”是________的朋友,“安西”是一处地名,诗中还有一处地名:________。①这两句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象,点明了送别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②读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
3、六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①兔走触株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2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