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淡烟迷,遥山翠,秋天雁唳,夜月猿啼。小径幽,茅檐僻,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疏林鸟栖,残霞散绮,归去来兮。
注释
①绮:锦缎。
【作品鉴赏】
《普天乐 淡烟迷》通过描写秋天南山风景,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愿望
此曲在景物描写方面用了以下9种表现手法:①视听结合(有声有色)。视觉角度:淡霭迷蒙,远山青翠。秋光中独自与南山相对,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绽放在东篱。疏林中鸟儿栖息,残余的晚霞像锦缎一样鲜亮美丽。听觉角度:大雁鸣叫着从秋空飞过,猿猴望月长啸。描绘了一幅寥廓、美丽、清幽的乡村秋日黄昏图。②动静结合。静景:淡霭迷蒙,远山青翠,秋光中独自与南山相对,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绽放在东篱。疏林中鸟儿栖息,天边残霞像鲜亮的锦缎。动态景色:大雁鸣叫着从秋空飞过,猿猴望月长啸。以动衬静,描绘了一幅寥廓、美丽、清幽的乡村秋暮图。③以声衬寂(衬托)。大雁鸣叫着从秋空飞过,猿猴望月长啸,用寥廓空中、空旷山中传来的鸟兽声音,反衬出乡村秋日黄昏的清幽。④远近结合。远景:淡霭迷蒙,远山青翠,疏林中鸟儿栖息,天边残霞像鲜亮的锦缎。近景:西风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绽放在东篱。层次分明地描绘了一幅寥廓、美丽、清幽的乡村秋暮图。⑤化用前人诗句(用典)。“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化用陶渊明《饮酒》诗中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出秋光的寥廓、美丽。“残霞散绮”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名句“余霞散成绮”,描绘出天边晚霞的美丽、鲜亮。⑥渲染。通过对淡烟、翠山、幽径、僻檐、疏林、残霞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乡村秋暮的清幽、美丽。⑦对偶,“淡烟迷,遥山翠”、“秋天雁唳,夜月猿啼”、“疏林鸟栖,残霞散绮”。这些简洁整齐的对偶句增强了景物描写的表现力。⑧比喻,“将天边残霞比作鲜亮美丽的锦缎”,生动地表现了天边残霞的美丽。⑨比拟,说“南山孤独相对,秋菊傲立西风”,赋予南山、秋菊以人的感情,传达出诗人的人格追求及对隐居环境的喜爱。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强烈愿望。通过描绘“秋色南山独相对,傲西风菊绽东篱”的图景,化用陶渊明写归隐生活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典),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通过末句“归去来兮”直抒胸臆,引用陶渊明表明归隐愿望的名篇《归去来兮》中的“归去来兮”之语,表达了归隐的愿望。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读这样的诗,作者的豪情与锐气,会激励着每一个读者。而高山仰止,游历者身上也一定洋溢着登上峰高极顶的那一份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