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元代

【双调】一机锦 离思

朝代:元代     作者:佚名

宝钗分,鸾镜缺,瓶坠簪断折,《三叠阳光》争忍,别。心儿里痛哽咽,眼儿里弹泪血。空教我扌绝耳揉腮,执手和伊相看,也没一句话儿说。  【锦上花】初相见,誓盟设,空教我暗伤嗟,恨千叠。难割难舍,把他奴全然不藉,直恁的信音绝,谁知你到今心性别。吉玎的玉簪折,支楞的弦断绝。盼的痴呆,我则想尽老同欢,弄巧翻做了拙。  【江儿水】又早三秋至,寒雁飞。牛星女宿重相会,只听的捣砧声透入在罗帏内。景凄凉阶下寒蛩唧,桂子飘香拂鼻。叶落丹枫,满目黄花铺地。  【尾】裁冰剪雪呈祥瑞,饮羊羔共同欢会,端的是翠绕红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空格”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佚名
佚名,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李桑、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名字。另外,陈小明、陈大文,常见于香港影视。佚名...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雨中霞 的原文1

让作者心头郁悒、感慨万千,默默地以往事只能回味来作结。

网友 一点点的思念、 的原文1

空教我扌绝耳揉腮,执手和伊相看,也没一句话儿说,尼玛,太赞了

网友 矫情羙奴: 的原文1

吉玎的玉簪折,支楞的弦断绝诗情画意啊

网友 我叫Man 的原文1

古人在评词时有如下定论:词有表里俱佳,文质适中者。词中上乘也,有质过文后,也有文过质后;词中次乘也,有文无质者,也有质无文者;诸词中之下乘也,有质亡而无文者。也是我们习作之人谨记之言。

网友 哥′认定就是你 的原文1

深情厚意;十分动人

【江儿水】又早三秋至,寒雁飞我就会这句

网友 ☆冷※无情★ 的原文1

用词精辟,寓意明确令人信服。

【锦上花】初相见,誓盟设,空教我暗伤嗟,恨千叠 真猛

网友 花说. 的原文1

盼的痴呆,我则想尽老同欢,弄巧翻做了拙棒棒哒

网友 热气球い 的原文1

难割难舍,把他奴全然不藉,直恁的信音绝,谁知你到今心性别,太美了

网友 暖人迷恋 的原文1

文辞豪放飘逸,志趣高洁,胸怀磊落,辞工韵美,

宝钗分,鸾镜缺,瓶坠簪断折,《三叠阳光》争忍,别,这句意境把握的太好了,不服不行啊!

网友 佳人有约 的原文1

叶落丹枫,满目黄花铺地点个赞!

网友 太阳在下雨、 的原文1

从诗词的特质来看,立意、创境、寓趣、融情、蕴理、遣词、造句、描状等,皆是作诗的要旨:

对仗词句登峰造极,妙不可言。

网友 愛你←不悔 的原文1

牛星女宿重相会,只听的捣砧声透入在罗帏内nice

网友 ヽ放荡的青春 的原文1

联家采用了自对、叠字、复辞等多种修辞手法,从而使得联语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动,全联更加出彩。

网友 ㄗs:爱无赦 的原文1

景凄凉阶下寒蛩唧,桂子飘香拂鼻千古名句

网友 你走呀 的原文1

田园生活,农家风味,潇洒心境,高洁情怀,如一杯浓酒,越品越香。

网友 嗳你い一生 的原文1

【尾】裁冰剪雪呈祥瑞,饮羊羔共同欢会,端的是翠绕红围,我超喜欢

网友 囚禁、[幸福] 的原文1

用笔自然,简洁入味;

网友 寂寞街道′谁来领路 的原文1

心儿里痛哽咽,眼儿里弹泪血,我最喜欢这句

【佚名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