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信陵君杀死晋鄙,夺得军权,领兵解救邯郸,击败秦军,保存了赵国。赵王亲自到邯郸郊外迎接信陵君。唐雎对信陵君说:“臣听说过这样的话:“‘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也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信陵君说:“你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恨别人,不可以让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我不可以忘掉;我对别人有恩德,我不可以不忘掉。如今您杀死晋鄙,解救邯郸,击败秦军,保存了赵国,这是大恩大德的事啊。现在赵王要亲自到郊外迎接您,在会见赵王的仓促之间,望您千万忘掉自己对赵国的恩德。”信陵君说:“无忌我由衷地领受教诲。”
注释
1、说(shuì):游说。
2、信陵君:即魏公子无忌,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封信陵君。公元前257年,秦围赵之邯郸。魏派晋鄙领兵救赵,畏秦,止于汤阴。信陵君使如姬窃得调兵虎符,椎杀晋鄙,率兵大破秦军,解邯郸围。晋鄙:战国时魏将。
3、邯郸(hán dān):赵国国都,今河北省邯郸市。
4、破:打败,打垮。
5、存:存在,存活。这里是使......幸存。
6、赵王:赵孝成王。惠文王之子,名丹。赵国第八君,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45年在位。
7、唐雎(jū):战国魏人,安陵君之臣,此时为信陵君食客。
8、憎:憎恨,讨厌,厌烦等不好的方面。
9、德:恩惠。这里指别人对自己好的的方面。
10、卒然:“卒”通“猝”,突然。
11、谨:郑重。
12、受教:接受教诲。
【作品鉴赏】
《唐雎说信陵君》以短句排比叙事,结构紧凑、一气呵成
本文通过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说明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的主旨。文章先以短句排比叙事,给人一种结构紧凑、一气呵成之感,足见作者文笔之凝练利落。接着写唐雎之言,又反复曲折,具有一唱三叹之妙。文章先写唐雎所闻之语的警策,其形式可谓对偶中有对偶,令人入耳难忘,过目则更铭记于心;然其内容却颇空泛,这就令人悬念顿生,而信陵君进一步问“何谓也”就在情理之中。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来看,这一警策之语都颇能抓住人的注意力,这正是游说之士善于抓住人心的一种诀窍。在信陵君疑而有问之际进行劝说,当然效果最佳。于是唐雎便进一步将上文之“事”的内涵如数家珍般地一一道来。这些话骈散交错而富有哲理,甚有振聋发聩之效。接着又将它落实到信陵君本身,劝他忘己之德。上文之广说其理可称之为“开”,此文之紧扣此人此事可称之为“合”。唐雎之说辞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开合有序,回环往复,由远而近,步步进逼,最后使信陵君不能不“受教”。这“受教”的结局,固然可反映出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性,但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以成效来烘托揭示唐雎说辞所具有的非凡的鼓动性与说服力。
《唐雎说信陵君》篇幅虽短,却精悍有力,熔儒、法于一炉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功勋盖世,成了赵国上下瞩目的风云人物。此时,如果他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甚至挟功自重,很可能节外生枝,适得其反。但也正是在此时,要提醒信陵君谦虚谨慎,韬光养晦,忘掉自己“有德于人”,却也并非易事。懂道理是学问,讲道理是艺术。在这里,唐雎巧妙地运用了“诱导说理”法。首先。用两组对偶的人生哲理警句“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给信陵君以当头棒喝,使信陵君的心灵在震撼之余,不得不进一步追问。眼看对话的条件成熟了,于是,唐雎和盘托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别人憎恨你,“不可不知也”,应时刻反省、检点自己;自己憎恨别人,应尽量泰然、淡然;别人对自己有恩德,应终生不忘,永存感激之心;自已有恩德于别人,应视为过眼烟云,不再提起。这些话闪烁着智者的光芒,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战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时代,仕宦之途更是吉凶难测。唐雎这一番令人警策的肺腑之言,如醍醐灌项,使信陵君如梦初醒,心悦诚服,“无忌谨受教”,一个“谨”字,将信陵君的诚服之状、感激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观全文,虽属短篇小制,却精悍有力,充分展现了战国策士铺张扬厉的游说风貌,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至于警策语中之哲理、权术与道德之因素兼而有之,可谓熔儒、法于一炉,更反映了战国时复杂的意识形态。
【名家点评】
少年眼见此等文,始能驾出如杠大笔。([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四)
谓信陵君,只须说不可不忘,却先说不可忘。亦只须说不可忘,不可不忘,却又先说不可不知、不可得而知。文有宽而不懈者,其势急也。词有复而不板者,其气逸也。([清]吴调侯、吴楚材《古文观止》卷四)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