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满蓼花的岸边,风里飘来橘袖浓浓的香,我伫立在江边远眺,楚天寥廓,江水滔滔流向东方。那一片远去的孤帆,在水天交汇处泛起一点白光。
我的目光追随着飞去的鸿雁,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远方。思绪有如不尽的江水,随着茫茫的江涛漂荡。秋的红兰,江的碧波,一定会让他怀念深情的潇湘。
注释
⑴蓼岸:开满蓼花的江岸。蓼,红蓼,秋日开花,多生水边。橘柚:橘和柚两种果树。
⑵楚天:古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属楚国。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⑶片帆:指孤舟。孤光:指片帆在日光照耀下的闪光。
⑷征鸿:远飞的大雁,此喻离别而去的亲人。杳杳:深远貌。
⑸兰红:即红兰,植物名,秋开红花。江淹《别赋》:“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催霜。”忆潇湘:比喻分别在天涯的亲人,相互在殷切地思念着。传说舜南巡时,其妃娥皇、女英未同行,她们深感不安,随后赶去。在洞庭湖畔时,闻舜已死,悲痛不已,溺于湘水而死。
【作品鉴赏】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是诗人借写景之笔,来抒发炽热的惜别留恋之情
孙光宪写了十九首《浣溪沙》,这首是其中较好的抒情词。此作的抒情特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写景之笔,来抒发炽热的惜别留恋之情。从词中描写的景象看,此是作者在荆南做官时所写。描绘的是中国长江两岸深秋时节的景色,一种特定的典型环境。首句是写主人公送别亲人时,在江岸上看到的喜人景象。蓼花盛开,清风徐徐,传来阵阵桔柚的芳馨。在这蓼花争艳,桔柚成熟的季节,与亲人团聚,品尝蜜桔甜柚,该是很美好的。此时此刻,亲人却突然离别而去,这实在令作者感到惋惜。令人喜悦的景象,只写一句,在刹那之间,便转入抒发惜别之情,这种构思恰到好处。否则,过多的描写喜悦景色,便会冲淡惜别之情,改变词作的基调。
第二句“一望”二字,颇能传神,表现了主人公顷刻之间由喜悦变为忧愁的神态。第三句紧承第二句,在写景上,与第二句构成不可或缺的完整画图。仅看“片帆烟际”四字,可以说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第二句描写的是高远清廓的“楚天”。第三句描写客人乘坐小船,孤身只影,在烟水迷漫的江流飘荡。天上地面,景色凄清一片。江边船上,感情密切相连。仅看“片帆烟际”四个字,可以说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配上“闪孤光”三字,就突然改变了词句的感情色彩,给人一种孤寂凄清之感,写景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完美,有浑然一体之妙。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整首词句句写景,又句句含情,充满诗情画意,堪称佳作
此词在抒情上,采用的是递增法,层层深化,愈转愈深。过片两句惜别留恋之情达到高潮。上句是写目送,下句是写心随,构思新颖巧妙,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确是风流千古的名词。这两句采用象征手法,以“目送征鸿”远去,象征依依不舍地送别亲人,以“目送征鸿”,象征心跟着亲人远去。结句似深情目送远帆时的默默祝愿。遥与“蓼岸风多橘柚香”首尾呼应,写出了潇湘美景,笔触又饱含深情。整首词句句写景,又句句含情,充满诗情画意,堪称佳作。
【名家评价】
汤显祖评《花间集》:“王弇州称‘归来休放烛花红’、‘问君还有几多愁’直是词手,假如此等调,亦仅隔一黍耳。”
王奕清《历代词话》引孙洙:“小词有绝无含蓄自尔入妙者,孙葆光之《浣溪沙》也。”
陈廷焯《云韶集》:⑴“‘片帆’七字,压遍古今词人。”⑵“‘闪孤光’三字警绝,无一字不秀炼,绝唱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昔黄玉林赏其‘一庭疏雨湿春愁’为古今佳句,余以为不若‘片帆烟际闪孤光’,尤有境界也。”
俞陛云《五代词选释》:“昔在湘江泛舟,澄波一碧,映似遥山,时见点点白帆,明灭于夕阳烟霭间,风景绝胜。词中‘帆闪孤光’句足以状之。‘兰红波碧’殊令人回忆潇湘也。”
李冰若《栩庄漫记》:“‘片帆’句妙矣。‘兰红波碧’四字,惟潇湘足以当之,他处移用不得,可谓善于设色。”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江边一望楚天长经典语句,必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