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魏晋

王明君

朝代:魏晋     作者:石崇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陵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落幕の蕜傷”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本是汉人,却要去匈奴单于的漠北之地。和相送者道别还没有结束,前面开道的人已经举起旗帜要出发了。车前的仆人也都伤心得落下了眼泪,驾车的马也为之悲鸣。我内心十分痛苦,眼泪沾湿了我的衣带。已经越行越远,匈奴地快到了。他们在帐篷中宴请了我,并且加给我阏氏的名号。但是自己不能安于和不同种族的人共居,因此不以阏氏的尊号为荣。父子都来凌辱自己,对此我感到羞惭惊惧。自己下不了杀身的决心,所以只能沉默苟求生存。但偷生也并非我所希望的,常常心里积郁着悲愤。我想借助鸟的翅膀,乘着它远飞,但是飞鸟根本就不懂我的心情,它在我面前只是惶恐地长久伫立。昔日我是宝匣中的美玉,今日却是粪土上的败花。昔日在汉朝荣华已经过去,情愿像秋草一样枯死。不禁想对后世人说:远嫁异乡使人感情上难以承受。

注释
①适:去往。
②单于庭:是单于会见各部首领及祭祀之处。单于,匈奴君主的名号。
③抗旌:举起旗帜。
④五内:五脏。
⑤朱缨:红色的系冠带子。
⑥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帐篷。
⑦阏氏:匈奴君主的妻子叫阏氏。
⑧父子见陵辱:匈奴的习俗是父亲死后儿子以后母为妻。所以这里说父子都来凌辱自己。
⑨遐征:往远方去。这是昭君幻想自己乘着鸟远飞。
⑩屏营:惶恐。

【作品鉴赏】

《王明君》“明君”即昭君,这首诗写昭君远嫁,属《相和歌辞·吟叹曲》之一
自汉以降,以王昭君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历代不乏。由于时代的不同,作家思想倾向的各异,这类作品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和各异的美感,所谓“词客各摅胸臆懑”(董必武《题昭君墓》句),在描写王昭君故事的文学作品中,往往是作家借得此题材的酒杯,以浇自己心头之垒块。石崇此诗,因时代较早,与汉代去时未远,但悲昭君之远嫁,尚未及有像后世同题材作品那样的种种寄托。全篇以代言体形式,叙议之中,唏嘘感叹,颇有动人之处。郑振铎先生认为,“崇在当时,以富豪雄长于侪辈,俨然为一时文士的中心,其家金谷园每为诗人集合之所,崇自己也善于诗,其《王明君辞》尤有声于世”(《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可知作为诗人的石崇,正是以此诗名于世声的。而作为豪富不赀,为人侧目的一面,兹可不论。
诗的小序,平白如话,无甚难索解处。但有一点须注意,即此诗的被之声歌问题。既是乐府旧曲,又属“相和歌辞”,总归是要唱的,即是所谓“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宋书·乐志》)。序中言“其造新曲,多哀怨之声”,是说汉曲乃是在旧嫁公主往域外的琵琶乐调基础上新制的,其基调是“哀怨”的。石崇此诗,当是在汉曲基础上进一步改制而成。《唐书·乐志》谓:“晋石崇妓绿珠善舞,以此曲教之,而自制新歌。”这里的“此曲”,当指汉曲,而“自制新歌”应是指石崇的《王明君辞》。同时由此知道作此歌诗,是要教习“善歌舞”的绿珠女按唱甚至载歌载舞的。“自制”,分明是说石崇此曲唱法已不同于汉人。想汉曲此辞及曲谱晋时流传已不广,石曲一出,汉曲渐渐失传了。《玉台新咏》称此辞为“秋木萋萋篇”(即《琴操》中的《怨旷思惟歌》),恐不可靠。《乐府诗集》卷五十九《琴曲歌辞》三作《昭君怨》,署王嫱,大约也是托名。故石曲是第一首有主名的咏昭君诗。

《王明君》语言朴茂传神,叙述简洁而有条理
诗的前两句,交待昭君的身分,点出其将远嫁匈奴,假以第一人称叙述,迤逦写来,含悲衔怨,出语便奠定凄楚基调,有如泣如诉之妙。“辞诀”以下六句,写昭君行前悲痛之状。诀,死别也;未及终,言匆匆催行,未能告别一一。前驱,指汉室送亲仪仗的先导。曹植《应诏诗》曰:“前驱举燧,后乘抗旌。”可知抗旌即谓持旗也。仆御,即仆从和御车者。前导已举旗待发,声声传呼,昭君只得忍痛登车了。这时连仆从和驾车者都忍不住泪流满面,仿佛辕马也在为昭君长行而发出悲哀的嘶鸣。流离,即流漓。司马相如《长门赋》:“涕流离而纵横。”这里写法上颇可玩味,不正面写昭君,却抽笔去写仆从、御者以及驾辕的马,此乃“借客行主”法也。作者笔势之灵动,文心之缜密,于此可见。“哀郁”二句又转笔写昭君之悲痛,“主”“客”同悲,遂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五内,即五脏、内心。朱缨,彩线织成的冠带。《淮南子》:“雍门子以哭见孟尝君,流涕沾缨。”至此可断为一个段落,主要写昭君远嫁之前的无限伤痛。此段起句便见章法,颇得古乐府精神。语言朴茂传神,叙述简洁而有条理,“借客行主”的写法与汉乐府《陌上桑》中描写罗敷之美手段庶几近之。
从“行行日以远”至“积思常愤盈”,是第二段。“行行”二句,简略交待了行程,写昭君来到了匈奴。这两句用笔精炼,剪裁得心应手,将途中苦辛劳顿,塞上风沙袭人等等尽皆省略了去,一下子跳到昭君到匈奴以后的描写,这就使全诗结构紧凑严密,于平朴流宕中见出机巧。魏文帝《苦哉行》中有“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的句子,石诗由此化来。“延我”以下四句,写昭君千里迢迢来到匈奴后,内心伤痛不曾稍减,更加思念汉室家邦。将昭君请进毡帐,封为“阏氏”,都不能使昭君解开愁怀,因匈奴毕竟是异邦,即使大富大贵,在昭君看来也不是什么荣耀的事。“父子”二句,是指少数民族与汉民族风习之不同,昭君曾嫁两代单于之事。《汉书》有记载说:“呼韩邪死,子雕陶莫皋立,为复系若[是+革]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也。”昭君初为呼韩邪单于的阏氏,曾生有一男伊图智牙师(见《汉书·匈奴传》)。这就是“父子见凌辱”的含义。在石季伦看来,昭君先后嫁父子两人是很难堪的事,即“惭且惊”。后人不能以今天的思想方法去苛责作者,因为在当时以汉人的眼光去看匈奴的风习,自然是无法理解的。石崇此诗产生的时代较早,有此看法是在常理之中的。以下四句说昭君想寻短见,却终不能下决心(她毕竟在匈奴生有一男二女),只能默默地苛且偷生。在苦闷、寂寥的生活中,她忍耐着种种精神上的煎熬,内心积满了愤恨。这一段写法上繁简得宜,颇费一番经营。作者娓娓道来,声吻酷肖,很富于艺术感染力。

《王明君》发挥了乐府诗长于叙事和唱叹徐纡的特点,塑造了一个“远嫁难为情”的昭君形象

这里的代言之情很贴切,并不像过去有人认为的那样,是“不得代言之情”,或“自相矛盾”。乐府诗叙事,每有跳跃,往往是细微处竭力发挥,简略处则一笔带过,这一段正是这样一种写法。刘熙载说得好:“乐府调有疾徐,韵有疏数。大抵徐疏在前,疾数在后者,常也;若变者,又当心知其意也。”(《艺概·诗概》)乐府诗的叙事繁简,又与音乐有关,同时更要得领古人之意,自寓怀抱。前文曾提到此诗的被之声歌问题,欣赏乐府诗不能忽略了它是要唱的这一点。因此刘熙载才说乐府诗“声律居要,意境次之,尤须意境与声律相称”(同上)。这是读乐府诗要加以注意的。石崇此诗,堪称当行,其妙处正在繁简、疾徐之间,须得认真揣摸、仔细体会。这诗的名声之大,亦与它在音乐上的成就有关,传唱的过程比阅读的过程影响自然要广泛得多。《唐书·乐志》的记载就很能说明问题。
“愿假飞鸿翼”以下是第三段。前四句,是一种想象的寄托,进一步抒发了昭君思念故国家邦的眷眷深情。“弃”,当为“乘”之误,昭君恨不能借飞雁的翅膀,飞回汉家。飞雁似并不理解,只顾高飞,使得昭君久久伫立,不胜彷徨。屏营,惶恐的样子。《文选》李陵《与苏武诗》:“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这里是惶惑、紧张企盼之意。“昔为”以下四句,是昭君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匣中,指汉宫。粪上,《玉台新咏》作“粪土”,指匈奴。朝华与秋草相对,与前二句用义仿佛,即朝华指昔日汉宫生活,故有“不足欢”说;秋草指眼前匈奴。

《王明君》发挥了乐府诗叙事和唱叹徐纡的特点,塑造了一个“远嫁难为情”的昭君形象

昭君留恋旧日汉宫生活,抱怨在汉宫生活的时间短暂。她对在匈奴的苟且偷生怨愤、不满,亦流露出轻蔑。对于这样的描写,读者不必苛求,也无法苛求。最后两句意在警喝世人,强调了“远嫁难为情”的主题。难为情,在这里犹言不堪其苦,隐衷难言。这使读者联想到《红楼梦》中关于探春远嫁的描写,曹雪芹也是将那场面写得凄凄楚楚。这一段重在对人物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刻画,“愿假飞鸿翼”的奇想颇有匠心,既展示了大漠荒凉辽阔的背景,又揭示了昭君的心理情态。画面是凄凉的,意象也是贴切的,而昭君的牢骚怨怅亦由此而显得自然。结句之警拔因了前面的铺陈,十分显豁,并与开篇语遥相呼应,形成了平朴中见奇警的格调。
如此三段,一气呵成,一层较一层悲戚,一段较一段紧促。作者发挥了乐府诗长于叙事和唱叹徐纡的特点,塑造了一个“远嫁难为情”的昭君形象,这不仅与王安石“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明妃曲》之二)大异其趣,便是与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咏昭君诗亦自有别。石崇突出了昭君对故国家邦的怀念之情,虽是早期咏昭君诗,却较“唧唧抚心叹,蛾眉误杀人”《施荣泰《王昭君》》以及“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刘长卿《王昭君歌》)等等浩叹要深一层。至于其语言的古朴醇厚,节奏的紧凑、跳荡,乃自斗荀相接转处的灵透、自然,都大有汉人风致,值得引起特殊重视。


 

作者介绍

石崇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早年历任修武县令、城阳太守、散骑侍郎、黄门郎等职,吴国灭亡后获封安阳乡侯。后任南中郎将、荆...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令人窒息 的原文1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如品美酒

网友 你知我爱 的原文1

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如一杯浓酒,越品越香。

巧联地名人名使古今贯通,意蕴衔接。如《长沙》全词一连嵌入了屈原、曾国藩、毛泽东、马英九、雷锋等22位长沙名人和过客。字字担纲,典典精确,高坡注马又珠连壁合。又如《沁园春*共合基石—黄兴故居》连续嵌进了广州、汉阳、长沙、日本、花岗、石城、南北七个地名。高度概括了黄兴的足迹所至,读来妙不胜收,韵味无穷。

网友 你知我在 的原文1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工韵美,立意优雅。

网友 夏日未央 的原文1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真是让我感叹啊!

网友 时间糖果 的原文1

父子见陵辱,对之惭且惊我能背这句了

网友 不闻不问 的原文1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我要背下来。

网友 少年如他 的原文1

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词工律正,珠玑含泪,句句憾心。

网友 他的风景 的原文1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网友 转身、离开 的原文1

文辞豪放飘逸,志趣高洁,胸怀磊落,辞工韵美,

网友 时至今日 的原文1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我喜欢

词好,评好,鉴赏更好。

网友 两小无猜 的原文1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尼玛,太赞了

网友 安静就好 的原文1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good

闻诗现景,胜似穿越時空。

网友 我不想逃 的原文1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我就会这句

网友 苍白的年华╰ 的原文1

不错,很有帮助

网友 记忆是阵阵花香。 的原文1

长国人志气好词,鼎力支持

网友 _╳×花清香 的原文1

一句一意,前紧后松,读来饶有兴趣,品味十足。

网友 我们在不同的国度 的原文1

观察观察

网友 此生不悔 的原文1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我最喜欢这句

网友 為你╮獨有 的原文1

我学过

网友 自顾自乐 的原文1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太美妙了

网友 没有希望 的原文1

我只抄诗句!

网友 空如此生 的原文1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这句意境把握的太好了,不服不行啊!

【石崇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