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秋闺思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张仲素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夜,淒涼”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其一
夜晚斜月笼罩碧窗光色正凄迷,听着寒蝉悲鸣心里发愁泪沾衣。
梦里清晰见到亲人戍守的边塞,醒来时却不知哪条路通向金微。
其二
秋天的夜空一片寂静不见浮云,断断续续的大雁声天亮尚可闻。
想要给亲人寄征衣向人问消息,听说居延城外又开始调动大军。
 注释
⑴碧窗:绿色的纱窗。“碧纱窗”的省称。唐李白《寄远》诗之八:“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斜月:一作“斜日”。
⑵寒螀(jiāng):寒蝉。螀,蝉类。汉王充《论衡·变动》:“是故夏末蜻蛚鸣,寒螀啼,感阴气也。”《尔雅·释虫》“蜺寒蜩” 晋郭璞注:“寒螀也。似蝉而小,青赤。”
⑶关塞:边关;边塞。《墨子·号令》:“数使人行劳赐守边城关塞、备蛮夷之劳苦者。”
⑷金微: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唐贞观年间,以铁勒卜骨部地置金微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南朝陈沈炯《赋得边马有归心》:“连镳度蒲海,束舌下金微。”
⑸秋天:秋日的天空。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文学言治尚于唐虞,言义高于秋天,有华言矣,未见其实也。”
⑹鸿声:鸿雁鸣叫的声音。唐武元衡《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诗:“萤影疏帘外,鸿声暗雨中。”
⑺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唐赵嘏《送李裴评事》诗:“入夜笳声含白发,报秋榆叶落征衣。”
⑻居延城:即居延塞,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移军:军队调动。唐韩愈《顺宗实录四》:“盗贼至州,杲惧,移军上元。”

【作品鉴赏】

《秋闺思二首》第一首诗,诗人以深情而洗练的笔墨,表现了闺中思妇的幽怨
第一首诗开头二句写思妇醒时情景,接着写她的梦境,乃倒装写法。
诗中的主人公一觉醒来,只见斜月透进碧纱窗照到床前,环境如此清幽,心头却无比寂寞,更有那秋虫悲鸣,催人泪下;她的泪水早已沾湿了衣襟。
刚才在梦里,分明地见到关塞了。那“关塞”正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她不由大喜,立刻想到:快,去找金微山。金微山是当时边关要塞所在。可是,前路漫漫,找不到去金微山的路了。一急,就此醒来。
诗人以饱蘸同情之泪的笔触,写出了思妇的一片思念之情。
第二首诗写思妇心潮起伏,一夜未眠。她看到夜静无云,她听到鸿声时断时续。鸿雁,向来被认为是替人传递书信的,因此,她便由鸿声而想到要邮寄征衣,但不知寄到哪儿去。本想寄到遥远的居延城(今新疆),不曾料想,如今那儿又在移军。

《秋闺思二首》第二首诗,诗人用委婉的笔法,写出了思妇的忧虑和怨嗟

真叫人愁绪万端,寝食不安。
初、盛唐时,国力强盛。诗歌里洋溢着高昂、乐观情调。中唐诗的基调开始转为低沉了。就这两首诗而论,从闺中思妇的悲愁惶恐里,使人看出了边关动乱不宁的影子。
从风格方面来看,盛唐气象,往往贵在雄浑,一气呵成。而中晚唐作品则讲究用意用笔的曲折,以耐人寻味见长。像这二首中,“梦里”句是一折,“不知”,又是一折,如此回环曲折,方将思妇的心情极细致地表达出来。“居延城外”句亦是曲折的写法,如此一转,便加深了主题,丰富了内涵。 
【名家点评】
胡应麟《诗薮》:张仲素《秋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皆方龙标不甚远。
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道破深意,温柔敦厚,不怨不怒,深得风人之体。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敖英曰:王少伯《闺怨》、张潮《江南行》、王驾《古意》、张仲素《秋闺思》,皆温柔敦厚,不怨不怒,深得风人之体。
邢昉《《唐风定》:晚唐绝句愈工愈浅。近此独空,淡有远神。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二诗缱绻有情,含思婉至。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二诗咏秋闺忆远,皆以曲折之笔写之。第一首静夜怀人,形诸梦寐,常语也。诗乃言关塞历历,已见梦中,迨欲身赴郎边,出门茫茫,何处是金微之路,则入梦徒然耳。第二首言欲寄相思。但凭尺素,亦常语也。诗乃言秋夜闻雁声,感雁足寄书之事,方欲裁笺,而消息传来,本住居延,又移军他去,寄书不达,情益难堪矣。唐人集中多咏征夫思妇,宋以后颇稀,殆意境为前人说尽也。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两诗首二句皆写秋,三四句皆写闺情。
其一
杨慎《升庵诗话》:即《卷耳》诗后章之意也。
凌宏宪《唐诗广选》:胡元瑞曰:此诗与下首结语,皆去龙标不远。
黄叔灿《唐诗笺注》:言有梦尚不得到,用意更深一层。
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翻用“梦中不识路”句,愈形金微之远(末二句下)。
吴瑞荣《唐诗笺要》:晚唐绝句,愈工愈浅近,此诗独空澹有远神。
其二
吴昌祺《删订唐诗解》:唐汝询曰:秋色感人而音息终不能达者,以屯戍之无定也。
黄叔灿《唐诗笺注》:戍无定所,消息难凭,感北雁之南征,悲寒衣之莫寄,秋天夜水,闺思情长。有风人之旨,亦太白、少伯之遗。
吴瑞荣《唐诗笺要》:盛唐风骨。“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异曲同情。委曲苦衷,读之如见王少伯,后惟绘之得其遗响。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诗有一字诀,曰厚。偶咏唐人“梦里分明向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欲寄征鸿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便觉深曲存味。今人只说到梦见关塞,托征鸿问消息便了,所以为公共之言,而寡薄不成文也。

作者介绍

张仲素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ζ伊人枉断肠 的原文1

乡愁为主线,虽说这乡愁如酒,越陈越浓,然而不同的是,美酒越浓越香,而乡愁却越浓越苦。在联语有限的字里行间带给我们的自然是一幕幕令人悲痛欲绝的场景和一段段裹满血泪的悲欢离合诉说。

网友 24Time`L 的原文1

长国人志气好词,鼎力支持

网友 眼眸里的悲伤 的原文1

深情厚意;十分动人

网友 花样美男 的原文1

联家采用了自对、叠字、复辞等多种修辞手法,从而使得联语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动,全联更加出彩。

网友 此生不换 的原文1

我是来看评论的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这句真好

网友 孤独、城畔 的原文1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这绝对千古名句

网友 幸福太奢侈 的原文1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真猛

网友 时光小偷 的原文1

非常好!棒棒哒

网友 醉卧红尘笑 的原文1

可惜他不在了!但他的诗流传千古

网友 无名指的等待 的原文1

这首诗好美啊

网友 為你╮獨有 的原文1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太美了

艺术源于生活,旅游赏景乃一大快事,又能提供素材,词工韵美,

网友 心、比陶瓷要软 的原文1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潇洒的笔法,记述了回乡之所见、所闻、所忆、所思,进而展现给读者一种隽美、淡淡的惆怅之感!

【张仲素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