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燕歌行

朝代:唐代     作者:屈同仙

君不见渔阳八月塞草腓,征人相对并思归。
云和朔气连天黑,蓬杂惊沙散野飞。是时天地阴埃遍,
瀚海龙城皆习战。两军鼓角暗相闻,四面旌旗看不见。
昭君远嫁已年多,戎狄无厌不复和。汉兵候月秋防塞,
胡骑乘冰夜渡河。河塞东西万馀里,地与京华不相似。
燕支山下少春晖,黄沙碛里无流水。金戈玉剑十年征,
红粉青楼多怨情。厌向殊乡久离别,秋来愁听捣衣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诺安小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屈同仙
屈同仙,唐朝诗人,字号不详,生卒年不详,由于年代久远,其生平已无法考证。...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我恨我痴心 的原文1

词人笔下的千回百转的词意,表达了对仙女湖神奇美景以及仙女湖故事传说的赞叹。词中"晴雨、云鹤、碧波;水绿、风泪、山醉;夜幕、梦秋、紫菊;番台、仙女、船对。"用词可谓秀巧,不失为当今唱山唱水之佳品。

网友 普罗旺斯的光 的原文1

厌向殊乡久离别,秋来愁听捣衣声直抒胸意,文笔精炼,词句工整。

网友 →灬花凋丶为谁祭 的原文1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网友 为你而等待 的原文1

这首诗我早学了

网友 个寂寞旳兲 的原文1

云和朔气连天黑,蓬杂惊沙散野飞,如一杯浓酒,越品越香。

网友 :倾情演绎↘ 的原文1

燕支山下少春晖,黄沙碛里无流水什么意思?有知道的吗?

网友 北城旧事 的原文1

这首诗好美啊

网友 爱、不懂事 的原文1

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两军鼓角暗相闻,四面旌旗看不见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网友 ゆ那是我的泪 的原文1

是时天地阴埃遍,瀚海龙城皆习战,词工律正,珠玑含泪,句句憾心。

网友 多1点╯温柔 的原文1

清晰雅致,韵味无穷,就如名字一样,琴声悠扬,文字婉致。

网友 恩及若离 的原文1

古人在评词时有如下定论:词有表里俱佳,文质适中者。词中上乘也,有质过文后,也有文过质后;词中次乘也,有文无质者,也有质无文者;诸词中之下乘也,有质亡而无文者。也是我们习作之人谨记之言。

网友 被受伤的眼睛 的原文1

昭君远嫁已年多,戎狄无厌不复和,我超喜欢

网友 幽灵染色体ヤ 的原文1

河塞东西万馀里,地与京华不相似,完美

网友 淡如烟 的原文1

很精练的品评,老诗新意,尽发乎于肺腑。

网友 歇斯底里 的原文1

字句也不多,均简短精炼,却能描述动人的场景,抒发深切的情感,表达独到的见解,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和鉴赏的空间。诗词正因为简短,促使作者必须反复推敲、琢磨,所谓“新诗改罢自长吟”。因此,不少诗词名作,其遣字用词,极为妥贴、精致,令人拍案叫绝。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等。诗词唯其简短精炼,读之朗朗上口,也便于背诵、记忆和流传。

网友 年輕是我唯壹的資本 的原文1

汉兵候月秋防塞,胡骑乘冰夜渡河怎么写出来的

网友 我一路上こ跌跌撞撞 的原文1

金戈玉剑十年征,红粉青楼多怨情文笔犀利,诙谐耐人寻味。

语言必须诗化,内容必须有诗的意境。语言必须诗化,就是说要用形象思维,要隽永,耐人寻味。

网友 鲨鱼爱上美人鱼ゝ 的原文1

君不见渔阳八月塞草腓,征人相对并思归辞工韵美,立意优雅。

【屈同仙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