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登嘉州凌云寺作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参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
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僧房云濛濛,夏月寒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远舟。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告别式↘结束。”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寺院高出飞鸟之外,青青峰顶戴着红楼。
顺着峭壁来到半空,心中欢喜登上山头。
只觉宇宙顿时开阔,俯看三江滔滔水流。
天睛气朗远望蛾眉,好似在那波上浮游。
烟气笼罩气象开阔,树木葱郁遍布四周。
我愿割断世间缘分,永远去那尘外漫游。
旋风阵降吹过虎穴,阵雨时时飘下龙湫。
寺院之间云气蒙蒙,夏日也觉凉风飕飕。
俯视近处城池环绕,眺望远处三二渔舟。
眼前胜景难以望尽,天宫之上尽可久留。
身为一官本不足道,辞官离去又觉忧愁!
 

注释 
⑴嘉州:唐郡名。今四川乐山县。凌云寺:为嘉州名胜,傍山而建,下有凿山而成的弥勒菩萨像。
⑵出:高出。
⑶“青峰”句:写寺之红色阁楼傍山峰而建,远望若戴于其上。
⑷搏:攀缘。跻(jī):登。
⑸殆:大概,这里有只是之意。阔:深广。
⑹三江流:指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嘉州地处三江会合处。
⑺峨眉:峨眉山,在嘉州西部约六十里处。
⑻迥(jiǒng):远。旷:空阔。烟景:风景。豁:明朗开阔。
⑼阴森:幽暗阴郁的颜色。棕楠:棕榈树、楠树。
⑽割:弃。区中缘:尘世缘分。
⑾回风:旋风。虎穴:与下文“龙湫”均未详其处。
⑿片雨:阵雨。当:临。
⒀僧房:指寺院。蒙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⒁飕飕(sōu):阴冷貌。
⒂回合:回环盘曲。郭:外城,此处指嘉州城。
⒃寥落:稀疏。
⒄胜概:锦绣山河的美丽风光。端倪:边际。
⒅天宫:天上宫殿,此处指凌云寺。淹留:逗留。
⒆讵(jù):岂。
【作品鉴赏】
《登嘉州凌云寺作》记叙的是登凌云寺的所见所感,描绘了一幅以峨眉山为主体的风景画
作此诗时,诗人已届暮年,虽然历经坎坷但壮志未酬,歌行雄健之风依稀可见。
开头两句,“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仍保留盛年时的风格。写凌云寺高耸之貌,借飞鸟青峰映衬,突出了凌云寺的高峻壮丽。飞鸟与青峰,从地面上看,都是高空之物,但在诗人笔下凌云寺却高出飞鸟,跃出青峰。起笔遒劲,形象传神。把寺上红楼比喻为戴帽,凌云寺俨然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佛寺如此奇伟,现在得以于半山腰攀援登临,自然是“喜得”之事。
然而,“喜得登上头”的喜悦,主要不在登寺本身,而在于凭高远眺,开阔眼界,拓宽胸襟。因而在咏寺之高以后,紧接着语气一转,抒发出“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的情思。如此,从写寺过渡到写寺外的宇宙三江,峨眉烟景,就显得合乎自然了。
 

《登嘉州凌云寺作》先总的概括所见景物,后写无法久住寺院的无奈,点出来到嘉州后的深深的愁绪
身登高寺,峨眉山景,尽收眼底。写峨眉山,一咏一叹,用了六句。“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迥烟景豁,阴森棕楠稠。”今日天晴气朗,得以看清楚了峨眉山的状貌:山岭蜿蜒起伏,如波涛滚滚;辽远的云雾似袅袅青烟,使山景空旷浩茫;棕树楠树漫山遍野,蓊郁阴森,一派肃穆。以上四句勾勒峨眉山景,接着直抒胸臆,发出慨叹:“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诗人眼界高远空阔,触景生情,故有此叹。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诗人看破凡尘,对纷扰的世俗产生了厌倦情绪,希望超凡脱俗,云游尘外。有了这番念头,才把眼光转向佛寺内部和佛寺的周围环境。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虎穴洞、龙湫潭都在附近,山风回旋,细雨濛濛,这是寺上的气象;“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飕。”间间僧舍,如蒙蒙云朵,若水月光,寒气袭人,这是寺中气氛;嘉州府城,坐落山下,片片风帆,撒于江面,这是寺下景象。
写罢诸景,又是一番慨叹:“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寺美景无边,诗人很想在这宝刹天宫之中长留久住。然而,虽然“一官讵足道”,是“欲去令人愁”,最终只落得满腹忧愁。诗人到嘉州后,心情一直很不舒畅,这在此时的一些诗作中屡有反映。这首诗中说“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并且最后以“愁”字作结,正概括了这一时期诗人的心境。此时诗人的情绪,显得有些消沉、悲观,写作手法上也与先前不同,不是一气写景,高调抒情,而是边咏边叹,一咏三叹,错综起伏。这大约与安史乱后唐朝江山颓败、诗人壮志未酬的心境有关联。
【名家点评】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高光复:诗从三方面写它的独特景色:一写其高不可攀,二写其登高望远,三写其山色迷漾。所谓辞官、割俗缘之说,大半是游佛寺的应景话而已。

作者介绍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シ夏雪风雷メ 的原文1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我最喜欢这句

网友 早安,摩天轮 的原文1

文辞豪放飘逸,志趣高洁,胸怀磊落,辞工韵美,

网友 情关· 的原文1

古诗作者大都对事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洞悉,对抒发的情感有真切的体会和深沉的感受,不作无病呻吟。对场景的描写,要观察细致、深入,有过人的直觉力,方能抓住特征,形成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寥寥十字,用大写意的手法,呈现边塞风光的图景,意境高远、宏阔。

网友 夏末秋凉带点黄。 的原文1

清晰雅致,韵味无穷,就如名字一样,琴声悠扬,文字婉致。

网友 烟夜-B″ 的原文1

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经典语句,必须收藏!

上片词人写景,一出手将我们带入"晴雨江风吹万里,云鹤怡怩追洗礼"两句,江风习习,风景宜人,使人看到雨后日出晴空万里美丽景象,这一雨一晴,也让天边的云鹤在万里江天上,翩翩起舞,嘻气追逐,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不由使人倍感人与鸟对自然的向往。更应了张志和(渔歌子)中"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另类感受。"洗礼"一词,在人们的现实中,一用于西方教堂,二用于大自然。前者为宗教,后者为自然。中国人千百年来都信奉大自然的洗礼。

僧房云濛濛,夏月寒飕飕,这句读来饶有兴趣,品味十足。

网友 眼眸里的悲伤 的原文1

清新柔美、婉约细致!遥祝愉快!

长国人志气好词,鼎力支持

网友 -阴(影)° 的原文1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意境太深了

网友 拿命来爱一个徒劳ゝ 的原文1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直抒胸意,文笔精炼,词句工整。

网友 不知道想的是不是伱* 的原文1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这绝对千古名句

网友 在我掌纹中立身定命 的原文1

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写到我心里了

网友 你是我的白菜 的原文1

good

网友 |▍是不是你还爱莪 的原文1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文笔犀利,诙谐耐人寻味。

网友 酒┏醉■休 的原文1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远舟,这句意境把握的太好了,不服不行啊!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文辞典雅,情景交融,意蕴飘逸,温婉凄清,词和韵美。

网友 夏日未央 的原文1

上片词人写景,一出手将我们带入"晴雨江风吹万里,云鹤怡怩追洗礼"两句,江风习习,风景宜人,使人看到雨后日出晴空万里美丽景象,这一雨一晴,也让天边的云鹤在万里江天上,翩翩起舞,嘻气追逐,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不由使人倍感人与鸟对自然的向往。更应了张志和(渔歌子)中"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另类感受。"洗礼"一词,在人们的现实中,一用于西方教堂,二用于大自然。前者为宗教,后者为自然。中国人千百年来都信奉大自然的洗礼。

网友 不复返的恋爱 的原文1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网友 你的名字叫爱情ゝ 的原文1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如作者亲临,真实生动,很有现场感!

网友 悲剧一场 的原文1

此联前两个分句中的“浅浅”、“弯弯”、“甜甜”、“闪闪”四处叠字的运用,不仅自然生动,而且音韵和谐,这无疑对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岑参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