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陶沔公真是逸兴横飞,与普通人那是相当的不同类。
他筑的高台不方不圆,却如同天上的半个月亮,并且与高高的城墙相对。
我们且在高台置酒,边看白云边喝酒,岂不痛快?那讨厌的秋风也想从高高的梧桐树梢下来,凑趣喝一杯
萧瑟的山峦走入远方的大海,宽敞平坦的大地上罗列着桑树。
城边的湖水明亮如绿醅,让我想起在浙江镜湖的好时光。
总是要过长江到江南去,到镜湖看看。但我十分爱恋单父琴台的优美景色,并想暂时在那呆一段时间。
注释
单父:古县名,县治在今山东省单县。
陶少府:指陶沔。唐时称县尉为少府。《新唐书·李日仆》:李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租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半月台:台前方后圆,在旧单县城东北隅,相传陶沔所筑。(《山东通志》)
逸兴:超逸豪迈的意兴。
俱:同。
迥向:远对。
城隅:城角。
商飙:秋风。
柘:树名,树叶可口养蚕。
平芜:杂草丰茂的原野。
渌:清澈。
镜湖:即鉴湖。其水清,澄明如镜,故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
过江去:指过长江到江南去。
踟蹰:徘徊不进的样子。
【作品鉴赏】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诗中写单父的半月台形胜所在同时也自然地表达了诗人对它的赏爱之情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单父琴台的优美景色是十分爱恋的。虽然登琴台的时间已值深秋,但琴台的桑 柘寒梧、白云、绿水依然十分诱人。这画卷般的自然景色吸引着诗人,本来想到美丽的江南去游历,但途中却被深秋后单父的白云、桑柘、寒梧、秋山、远海、绿水等美景陶醉,吸引着诗人不得不在此流连忘返。
前两句写陶公逸兴与众不同,继而说到远对城隅所筑的半月台。诗中有“兴”和“逸兴”的表达,其“兴”与“逸兴”是与陶公逸的“游”兴相关的。特别突出了陶公的兴致与常人的不同之处,与此相关的诗歌意境是令人神往的。“逸兴”是最能表现诗人当时的情趣和心境,除了清闲脱俗,还有超脱、潇洒、率意和愉快等等。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中间写诗人登台眺望所见的景象,最后写想起在浙江镜湖的好时光
中间两句再写诗人登台眺望所见的景象,并且在高台置酒,一 边看琴台的美景,一边开怀畅饮。其今写台上所见之景,妙在诗人抓住了秋日天高云淡、视野辽阔的特点,无论是秋云秋树秋山秋木,还是遥遥与台相对的战地都历历习见。使得诗中景象明朗,场面阔大。而象“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水色渌且明”等句,一句诗就是一幅秋色图。如此写法,既写出了半月台形胜所在,也自然地表达了诗人对它的赏爱之情。
最后两句写到城边的湖水明亮如绿醅,让我想起在浙江镜湖的好时光。但诗人更钟情于单父琴台的优美景色,并想暂时在那呆一段时间。“踟蹰”两字:徘徊不进的样子,说明诗人正处于徘徊不进的状态,虽然对浙江镜湖的景色有所向往,但单父的美景更令人陶醉。以此衬托了诗人对半月台的依恋不合之情。
【名家点评】
《山东通志》:半月台,在旧单县城东北隅,相传陶沔所筑。单县,即唐时之单父县也,隶宋州。
陆机诗:“岁暮商飙飞。”吕延济注:“商飙,秋风也。”
江淹《去故乡赋》:“穷阴匝海,平芜带天。”平芜,庶草丰茂,遥望平坦若剪者也。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全诗语言冲淡自然,颇有山水田园诗的妙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