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题虎丘寺

朝代:唐代     作者:刘长卿

青林虎丘寺,林际翠微路。仰见山僧来,遥从飞鸟处。
兹峰沦宝玉,千载唯丘墓。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
扪萝披翳荟,路转夕阳遽。虎啸崖谷寒,猿鸣杉松暮。
裴回北楼上,江海穷一顾。日映千里帆,鸦归万家树。
暂因惬所适,果得损外虑。庭暗栖闲云,檐香滴甘露。
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永欲投死生,馀生岂能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心碎的痕迹”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流年割容颜※ 的原文1

谁如果乱改诗句,小心我让雷劈死你!

网友 慯十→待续 的原文1

裴回北楼上,江海穷一顾,这句妙不可言

网友 等一个人、来爱 的原文1

兹峰沦宝玉,千载唯丘墓nice

网友 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 的原文1

暂因惬所适,果得损外虑,写到我心里了

网友 __∝星愿 的原文1

扪萝披翳荟,路转夕阳遽点个赞!

网友 忧郁的心% 的原文1

仰见山僧来,遥从飞鸟处我就会这句

网友 抓不住的感情 的原文1

哇哇哇太好了

网友 至少还有你 的原文1

读这样的诗,作者的豪情与锐气,会激励着每一个读者。而高山仰止,游历者身上也一定洋溢着登上峰高极顶的那一份快意。

网友 花落雨停心为伴 的原文1

上片词人写景,一出手将我们带入"晴雨江风吹万里,云鹤怡怩追洗礼"两句,江风习习,风景宜人,使人看到雨后日出晴空万里美丽景象,这一雨一晴,也让天边的云鹤在万里江天上,翩翩起舞,嘻气追逐,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不由使人倍感人与鸟对自然的向往。更应了张志和(渔歌子)中"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另类感受。"洗礼"一词,在人们的现实中,一用于西方教堂,二用于大自然。前者为宗教,后者为自然。中国人千百年来都信奉大自然的洗礼。

网友 未來、峩們怎樣走╮ 的原文1

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网友 的原文1

作者更以细腻的笔法,递进了一步,

古诗作者大都对事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洞悉,对抒发的情感有真切的体会和深沉的感受,不作无病呻吟。对场景的描写,要观察细致、深入,有过人的直觉力,方能抓住特征,形成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寥寥十字,用大写意的手法,呈现边塞风光的图景,意境高远、宏阔。

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文辞典雅,飘逸洒脱,对仗工整,意境优美。

网友 ★陪回忆散步 的原文1

青林虎丘寺,林际翠微路如品美酒

网友 支离破碎的伤 的原文1

虎啸崖谷寒,猿鸣杉松暮,我超喜欢

网友 ※欧美式·叙说 的原文1

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千古名句

网友 普罗旺斯的光 的原文1

此诗很好!

网友 无缘ぃ 的原文1

永欲投死生,馀生岂能误辞工韵美,立意优雅。

网友 〓不掺和任何表演﹋ 的原文1

日映千里帆,鸦归万家树意境太深了

网友 年少无知的爱 的原文1

好诗情画意啊!!!!

庭暗栖闲云,檐香滴甘露经典语句,必须收藏!

打酱油~~~

【刘长卿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