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造访龙兴寺,夜深忘记了归去;青青古松树,掩映佛殿的大门。
方丈室里宽敞干净,灯火通亮;和尚披衣系着佛珠,吟诵诗文。
心地像阳光般明亮,纯洁透明;佛法如莲花般圣洁,微妙清静。
天女撒下的花朵,飘落佛前;衔花翻飞的鸟儿,离去无声 。
注释
①龙兴寺:在今湖南省零陵县西南。
②香刹:寺院。此指龙兴寺。
③忘归:忘返。
④方丈室:指寺院住持的居室。
⑤比丘:和尚。
⑥心:禅心。
⑦青莲:青色莲花,佛书中多喻眼睛。喻法:用事例比喻来讲佛法。
⑧天花:天女所散之花。
【作品鉴赏】
《宿龙兴寺》采用议论、抒情的手法,“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达到述佛理、现禅意的目的
首联说“天色将晚时”欲往龙兴寺投宿——“香刹夜望归,松清左殿扉”。许多诗人喜欢描写夜晚富有情调的景致,少了夜色,景物仿佛就没了灵魂。綦毋潜也选取了夜空下宝刹静谧肃穆的美景,诗人未多加修饰就描绘出树木掩映的寺院在夜幕笼罩下的神秘幽静了。清风拂着松林,诗人探头向宝殿里张望,但见“灯明方文室,殊系比丘衣”一时间,强烈感受了宝刹里的穆然氛围。颈联写僧人日常生活:“白日传心静,青莲喻法微。”他们白日里口传心经,夜晚打坐修炼。诗人从未这样近距离接触过僧人生活,满心的敬仰之情从字里行间透出。尾联谓当此之际,诗人深为佛门感化。“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纯属造境,“天花”是佛教用语,暗示佛门清音,沐浴了诗人的凡俗之心。
此诗把夜宿龙兴寺的所见所闻与诗人领悟到的佛法佛理结合了起来,一方面采用描写,叙事的手法,极力表现龙兴寺所见所闻的人物、风景,达到抒禅趣、写禅境的境界。另一方面采用议论、抒情的手法,“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达到述佛理、现禅意的目的。
【名家点评】
《唐诗选》:玉遮曰:无刻炼,无脂粉,渐近自然。
《唐诗解》:此诗语极无味,格调甚卑,入于鳞选,我所不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何景明曰:词意浑沉,足悟禅趣。蒋一梅曰:工出自然,天趣特逸。
《唐诗评选》:三四用事入化,结尤神合禅理,诗只此不堕蔬笋气。
《近体秋阳》:上句由净得传,下句由喻得微,然上可及,下不可及(“白曰”联下)。奇丽松动,使读者兴逸神往(末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评:通首婉丽,一结尤出妍姿。严敬礼曰:披读一过,如入清净世界,足使尘虑都除。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悉心研究、学习其规律,在广泛借鉴同仁成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