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梨花的色泽完全超过白雪,余香飘散,开始浸染衣靴。
春风啊,请暂且不要停息,将花瓣儿吹向皇宫的台阶。
注释
⑴左掖:指门下省。唐代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分别设在宫禁(帝后所居之处)左右两侧。掖(yè),旁边。
⑵冷艳:形容梨花洁白如雪,冰冷艳丽。宋苏轼《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多温。”欺:胜过。
⑶乍:突然。入衣:指香气浸透衣服。
⑷莫定:不要静止。
⑸玉阶:宫殿前光洁似玉的石阶。汉班婕妤《自悼赋》:“华殿尘兮玉阶菭,中庭萋兮绿草生。”
【作品鉴赏】
《左掖梨花》表达了诗人希望君主能知道梨花的优点,其实也就是诗人自己的优点,从而能使诗人实现报效国家的理想,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积极用世的心态
此诗里用梨花的洁白形容诗人自己清廉的品德,用象征的手法表露了自己希望受到重视的心情。梨花的洁白人们素有所闻,梨花的清香在北方人也不陌生。左掖梨花,皇宫里的梨花,用来形容诗人,非常恰当。
此诗起句的重笔落在“冷艳”二字上,“冷”字写出了梨花的冰肌玉骨,透出了一股逼人的凛然之气。以“冷”修饰“艳”,则写出了梨花的洁白晶莹,明丽脱俗,也就自必胜过平凡的白雪了。这句中的“白雪”既是比喻,更是衬托,衬托出了梨花超凡脱俗的美质。承句稍稍变换了角度,从比较静观地观察,到物我更深一层地交融。微风过处,那若有若无的清新花气,蓦地飘进衣巾,仿佛花香亦有情。梨花这样的芬芳多情,因此作者要寄语春风,莫让梨花自开自落、悄无声息,请把它吹向皇宫的玉阶去。
中国古典诗歌受正统思想的影响,一般都难脱“言志”的窠臼,这首诗也不例外。首句看似写梨花的美质,实则暗寓自己过人的才华,高洁的品质。第二句与《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诗意相通,写怀高才而渴望遇明君。接下来转以春风喻皇恩,作者认为自己品质高洁,正如冷艳欺雪的梨花。结句暗示自己不甘冷落,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左掖梨花》把眼前景、胸中志融为一体,腾挪跳跃,不露斧凿之痕,在艺术上很有可取之处
丘为是一位善写山水田园作品的诗人。山水派诗人写景写物自然有山水画一样的韵味。这里写洁白的梨花,是用白雪来比较,用实物体现对象的特质,在古诗词里比较常见,这里也是这样的。雪花的洁白似乎无物可比,连梅花也比不上,可诗人认为梨花的白就超过了雪花。也许这是诗人的骄傲所致,但是梨花的清高与超然到底是一见阳光就会融化的雪花有所不及的。诗人或许这样想,因为梨花太纯洁,太洁白,所以给人冷漠的印象,但这正是它可贵的地方,如果它让人觉得孤高了,那么它散发的幽香应该能弥补吧。所以诗人希望君主能知道梨花的优点,其实也就是诗人自己的优点,从而能使诗人实现报效国家的理想。春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是欣赏梨花的,用春风来比喻君主,也不是生僻的用法,使君主显得亲切了许多。
【名家点评】
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只是说得有情,寓意甚微。
明代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写意在彼。此咏梨花,而起近君子之想,岂始第而未擢用欤?
清代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唐云:调响语秀,咏物之神品。
清代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已开后人咏物法门。
清代张文荪《唐贤清雅集》:寄意深婉,得力在一“且”字。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此殆取喻之词。……王维亦有《左掖梨花》诗,借以寓意。并可见梨花之盛,故诗人以之入咏也。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能营造出一种艺术氛围、艺术境界,能给人以审美体验。这是各种艺术作品共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