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送李睢阳(一本以前九句自为一首)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将置酒,思悲翁。使君去,出城东。麦渐渐,雉子斑。
槐阴阴,到潼关。骑连连,车迟迟。心中悲,宋又远。
周间之,南淮夷。东齐儿,碎碎织练与素丝,
游人贾客信难持。五谷前熟方可为,下车闭閤君当思。
天子当殿俨衣裳,大官尚食陈羽觞。彤庭散绶垂鸣珰,
黄纸诏书出东厢,轻纨叠绮烂生光。宗室子弟君最贤,
分忧当为百辟先。布衣一言相为死,何况圣主恩如天。
鸾声哕哕鲁侯旂,明年上计朝京师。须忆今日斗酒别,
慎勿富贵忘我为。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葬?你那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蜂过无痕 的原文1

对仗词句登峰造极,妙不可言。

鸾声哕哕鲁侯旂,明年上计朝京师,如一杯浓酒,越品越香。

布衣一言相为死,何况圣主恩如天辞工韵美,立意优雅。

网友 幸福像花儿一样 的原文1

槐阴阴,到潼关,完美

网友 -亲爱有多爱。 的原文1

看到还有这么多人喜欢读近体和古体诗,心里感觉很好

周间之,南淮夷 真猛

网友 我们在不同的国度 的原文1

须忆今日斗酒别,慎勿富贵忘我为,词工律正,珠玑含泪,句句憾心。

东齐儿,碎碎织练与素丝,游人贾客信难持,太美了

网友 ヽ多假、 的原文1

骑连连,车迟迟这句真好

网友 窒息到点 的原文1

此联前两个分句中的“浅浅”、“弯弯”、“甜甜”、“闪闪”四处叠字的运用,不仅自然生动,而且音韵和谐,这无疑对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网友 自由天空? 的原文1

麦渐渐,雉子斑怎么写出来的

将置酒,思悲翁点个赞!

网友 如此不堪 的原文1

希望多学习,多写作,多出好作品,对诗词韵律少讨论,多传承”

网友 冷颜 的原文1

有意思

网友 ゞ半匙幸福 的原文1

使君去,出城东,我超喜欢

网友 你是我心上的一道疤, 的原文1

精炼古直又不乏童趣纯真的驰想。其词作每睹物每思人,均能思接千载目极八荒。笔下风物因嫣然而微笑,因热爱而美丽,因精神而本直,因艺术的再塑而生命无穷。

网友 若我安静离去 的原文1

心中悲,宋又远,这绝对千古名句

网友 对你,我不屑一顾 的原文1

彤庭散绶垂鸣珰,黄纸诏书出东厢,轻纨叠绮烂生光文笔犀利,诙谐耐人寻味。

这一警句有多气魄有多雄浑有多激励人心的话,你想一想毛泽东那一句“残阳如血”的意象,再想一想中国古代“夸父

网友 ▓﹏゛爱永远一样ゞ 的原文1

田园生活,农家风味,潇洒心境,高洁情怀,如一杯浓酒,越品越香。

网友 夜,淒涼 的原文1

此诗很好!

网友 夜里,你在想着谁 的原文1

打酱油~~~

网友 坠落、 的原文1

五谷前熟方可为,下车闭閤君当思,完美

网友 №潛意識失憶 的原文1

天子当殿俨衣裳,大官尚食陈羽觞什么意思?有知道的吗?

宗室子弟君最贤,分忧当为百辟先文辞典雅,飘逸洒脱,对仗工整,意境优美。

【王维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