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晚次乐乡县

朝代:唐代     作者: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矫情羙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故乡已经遥远的看不到边际,太阳西垂暮色来临时,我一个人在征途。 这里的山川原野使我迷失了故乡,一个人走的道路终于进入边远的小城。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的鸣叫。

注释 
⑴次:停留。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
⑵杳(yǎo):遥远。际:边。
⑶日暮:太阳将落山之时。孤征:独自在旅途。孤,单独。征,征途。
⑷川原:山川原野。迷旧国;迷失了故乡。迷,迷失。旧国,故乡。
⑸边城:边远的小城。
⑹“野戍(shù)”句:野戍,指野外驻防之处。荒烟,荒野的烟雾。断,断绝,停止。
⑺平:此处指景象没有变化,模糊一片。
⑻如何:为何,为什么。恨:惆怅之意。
⑼噭(jiào)噭: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作品鉴赏】

《晚次乐乡县》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征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浓烈的思乡之愁

陈子昂诗多以思理深邃、质朴劲健见长,此诗却以情景交融、韵味悠长见胜,在陈诗中别具一格,值得重视,由此也可见陈子昂艺术才能的多面性。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首联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抒写“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的伤感情调。首句中的“杳无际”,联系着回头望的动作,虽用赋体,却出于深情。次句以“孤征”承“日暮”,日暮时还在赶路,本已够凄苦的了,何况又是独自一人,更是倍觉凄凉。以下各联层层剥进,用淡笔写出极浓的乡愁。
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把异乡孤征的感觉写得更具体。三句中的“旧国”,即首句中的“故乡”。故乡看不到了,眼前所见河流、平原无不是陌生的景象,因而行之若迷。四句中的“边城”,意为边远之城。乐乡县在先秦时属楚,对中原说来是边远之地。“道路”即二句中的“孤征”之路,暮霭之中终于来到了乐乡城内。
接着,诗人又放眼四围,以“烟断”、“木平”写夜色的浓重,极为逼真。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尤其是一个“平”字,用得出神入化。萧梁时钟嵘论诗,有所谓“自然英旨”的说法(见《诗品序》)。“平”字用得既巧密又浑成,可以说是深得自然英旨的诗家妙笔。颈联这两句的精彩处还在于,在写景的同时,又将诗人的乡愁剥进了一层。“野戍荒烟”与“深山古木”,原是孤征道路上的一点可怜的安慰,这时就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没,不用说,随着夜的降临,诗人的乡情也愈来愈浓重了。

 

《晚次乐乡县》这首诗寓情于景、情韵悠长

写完以上六句,诗人还一直没有明白说出自己的感情。但当他面对寂寥夜幕时,隐忍已久的感情再也无法控制。一个抒情性的设问句“如何此时恨”,便在感情波涛的推掀下,从满溢着的心湖中自然地汩汩流出。诗人觉得,最使他动情的,无过于深山密林中传来的一声又一声猿鸣的“噭噭”声了。诗人自问自答,将荡开的笔墨收拢,泻情入景,以景写情,写出了情景交融的末一句。入暮以后渐入静境,啼声必然清亮而凄婉,这就使诗意更为深长悠远,抒发了无尽的乡思之愁。
从全诗艺术形象来看,前面六句诉诸视觉,最后这一句则诉诸听觉,在画面之外复又响起声音,从而使质朴的形象蕴有无穷的意味。前面说到,这首诗情韵悠长,正是表现在这寓情于景、以声音作结的末一句中。需要顺便指出的是,末一句诗出于南朝沈约的《石塘濑听猿》诗,字面全同,而所写情景各异。由于陈子昂用人若己,妙过前人,因而这一诗句得以广为流传,沈约的原诗反倒少为人知了。

《晚次乐乡县》句句沟通,字字关联,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纵观全诗结构,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来的。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通篇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再次,第七句插入一个设问句式,使诗作结构获得了开合动荡之美,严谨之中又有流动变化之趣。最后,以答句作结,粗粗看来,只是近承上一问句,再加推敲,又可发现,句中的“噭噭”“猿鸣”远应前一句的“深山古木”,“夜”字关合篇首“日暮”,“夜猿鸣”的意境又与篇首的日暮乡情遥相呼应。句句沟通,字字关联,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综上可见,此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这些,与笔法粗犷并与直抒见长的《登幽州台歌》比较起来,自然是大相径庭的。但也由此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窥见诗人丰富的个性与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名家点评】

《瀛奎律髓》:盛唐律,诗体浑大,格高语壮。晚唐下细工夫,作小结裹,所以异也。学者详之。起两句言题,中四句言景,末两句摆开言意,盛唐诗多如此。全篇浑雄整齐,有古味。
《唐诗广选》:胡元瑞曰:五言律仄起高古者,此等苦不多得。又曰:“野戍”二语,平淡简远,王、孟二家之祖。
《唐诗直解》:“古木平”便奇,若云“山平,“路平”则不成语。
《唐诗选》:当此境才有此语。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通篇纯雅,无字可摘,独“古木平”三字自经语化出,更见精炼。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子昂《次乐乡》《度荆门》二诗,古淡雅远,超绝古今。
《唐风定》:顾云:有句法,有字法,天然之妙。
《唐律消夏录》:将行役之苦说得一层深似一层,至第七句一齐顿住,跌起结句,究竟此苦仍说不了。故乡杳然矣,日暮矣,且孤征矣,迷旧闻矣,入边城矣,野戍荒烟亦断矣,深山古木且平矣,此时之恨无可如何矣,时夜猿又嗷嗷鸣矣。[增]读原评是诚然矣。第末句似当云:而独复嗷嗷哀鸣,暮情旅思尚何言哉!如是方得此结之意。
《唐诗矩》:全篇直叙格。五、六写景平淡而极天然之趣,后来王、孟之祖也。七句用“如何”二字振起,章法警动。次乐乡则去故乡益远,此时未免有恨,如何更有夜猿嗷嗷、增我断肠乎?“如何”二字略断,以下句五字续之,“此时恨”三字另读,谓之断续句。
《唐诗意》:自述旅情,此诗气骨苍古。
《初白庵诗评》:“故乡”、“旧国”犯重,唐初律诗不甚检点,以后讲究渐精细,乃免此病。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评:拔起自杰。中联是其高浑正调。结欲稍开,亦复琅琅在耳。徐中崖曰:1、四亦是分承一、二,此时恨系根上,六复作开展,笔更矫岸。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此种诗当于神骨气脉之间得其雄厚气味。若逐句拆看,即不得其佳处。如但摹其声调,亦落空腔。晚唐法亦如此,但气格卑弱耳。盖诗之工拙,全在根柢之浅深,诣力之高下,而不在某句言情、某句言景之板法,亦不在某句当景而情,某句当情而景,及通首全不言景,通首全不言情之变法。虚谷不讥晚唐之用意猥琐,而但诋其中联之言景,遇此等中联言景之诗,既不敢诋,又不欲自反其说,遂不能更置一语,但以“多如此”三字浑之。盖不究古法,而私用僻见,宜其自相窒碍也。

作者介绍

陈子昂
陈子昂(约659~约700),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我能背这句了

网友 透支的、微笑 的原文1

读这样的诗,作者的豪情与锐气,会激励着每一个读者。而高山仰止,游历者身上也一定洋溢着登上峰高极顶的那一份快意。

清新柔美、婉约细致!遥祝愉快!

网友 爱上孤单了 的原文1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完美

网友 别了秋,忘记那容颜 的原文1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我最喜欢这句

网友 刹那间的空白 的原文1

字句也不多,均简短精炼,却能描述动人的场景,抒发深切的情感,表达独到的见解,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和鉴赏的空间。诗词正因为简短,促使作者必须反复推敲、琢磨,所谓“新诗改罢自长吟”。因此,不少诗词名作,其遣字用词,极为妥贴、精致,令人拍案叫绝。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等。诗词唯其简短精炼,读之朗朗上口,也便于背诵、记忆和流传。

网友 冷色咖啡♥ 的原文1

好诗,令人敬佩呀

网友 执情 的原文1

太有诗意了,有韵,喜欢

网友 天然呆智仅限于此 的原文1

观察观察

网友 来世〃我带你穿越 的原文1

读起来声调抑扬顿挫,高低错落有致,犹如珠落玉盘,极富韵律美和艺术美。格律诗词作为一种独立的、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除了追求文学共性的情感美、意境美、文字美、构思美、趣味美之外,其精致的格式、优美的韵律、凝炼的文辞和深邃的蕴含,更为广大诗家津津乐道,也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为格律诗词是数千年来经过无数人、无数次的探索、改进、创新,不断

网友 被爱的人没有对不起 的原文1

反问:加强语气。

网友 蛋疼也不哭丶 的原文1

吟唱得相当清雅动人。文笔优美,音律和谐,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两个三言句的对偶又十分精彩,

网友 如果混是一种生活 的原文1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尼玛,太赞了

网友 不再奢求╭ 的原文1

从诗词的特质来看,立意、创境、寓趣、融情、蕴理、遣词、造句、描状等,皆是作诗的要旨:

【陈子昂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