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寻找道观,所谓的道观就是昌利观,张天师住在这里。
山顶处,仙草茂密的山野由于光线的阴晴,被分割成两部分。道观似乎隐匿在蓬莱仙岛中,并且极为恢宏。道观外观青碧怡人,入内则丹红辉煌。桂木造的门槛清静庄严,松木做的户枢静穆庄重。道观中的玉芨仙草以及仙人的金相让三山五岳都倾慕铭记。我想得道成仙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呆呆的望着白云和深远的天空。
注释
①张天师:有二解。其一:张天师即张道陵,东汉时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第一代天师,仙界四大天师之首。则此处,“张天师居也”意思就是:张天师的灵柩放在这里。其二:张天师就是一位姓张的当时道教的主持人。则“张天师居也”意思是:(王勃)我所认识的张天师就在昌利观。最后一提:张天师不可能是张三丰,因为张三丰是元明之际的名道,而子安是初唐人。如果大家对张天师的身份有更多见解,欢迎指出。
②芝:指仙草。
③分野: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区域联系起来,地上的某一区域都划定在星空的某一范围之内,称为分野。此处作动词,意思为:划分范围;界限。
④蓬阙:原指蓬莱宫,神仙居住的地方。多用于借指道观。下文中的“碧坛”和“丹洞”皆指道观。
⑤清肃:此处用了互文的手法。“清”、“肃”需要一同解释,庄重,严肃;清静,安静的意思。
⑥桂阈:桂木造的门槛。指显贵的门第。松枢:松木做的户枢。
⑦ 玉芨:堇草,即陆英。
⑧ 三山五岳:此处用了互文的手法。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以中原为中心,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东岳泰山雄,西岳华山险,北岳恒山奇,中岳嵩山峻,南岳衡山秀。 三山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史记》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后人在五岳之外的名山中间选择新的三山,广为流传的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三山五岳之后便成中国名山的统称。
⑨金箱:犹金相,比喻完美的形式,或者,指贴金的佛菩萨等像。
⑩云衢:云中的道路,借指高空。
【作品鉴赏】
《寻道观》年轻的王勃到顶级的道观求仙问道
诗中第一句“寻道观 其观即昌利观,张天师居也", 体现了时昌利观在初唐时是非常兴盛的。而同处唐代的薛能的《过昌利观有怀》:“万仞云峰八石泉,李君仙后更谁仙。我来驻马人何问,老柏无多不种田。”却写的是一派苍凉。李君就是李白。李白晚年经历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昌利观已经衰败。而薛能选择昌利观,来感怀家和社会的命运,可以推测王勃时期的昌利观不仅兴盛,可能还是当时的道教圣地或者是具有政治气息的道教中心。表明了年轻的王勃到当时这个顶级的道观求仙问道,心态不仅仅静穆,也是积极向上的。
诗中第二句“芝应光分野” 与王维的“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大体是一样的意思。子安写的是山野上光影勾勒出的静态的分割线。而王维诗写得更具云霓动感和朦胧美。看到如此明显的阴晴分界,诗人必定登上了山顶,暗托寻找时间之久和寻找的决心。终于,不负有心,找到了极具规模的宛若仙境的道观。
《寻道观》将整个仙界人界各个姿态勾勒出来
诗中第三句是互文。色彩上,清幽的碧对荣盛的丹;形态上,外放寂静的坛对深幽自然洞;清肃二字合意,形容词提前,强调道观特点;松桂属名木;阈枢合指整个道观的建筑。另外要说的是:色彩不仅仅符合道教清肃自然的精神,而且可见时代的富贵繁荣。桂阈、松枢也有门第等级的意思。
诗中第四句是互文。与“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异曲同工。记、图,同意,指让人挂念敬慕。三山是仙中作乐三山。五岳是人间帝王禅封的五岳。三山五岳,泛指名胜,有权威意识;泛指海内,由仙至人,由帝王至百姓。玉芨是仙草,金相则存在世俗感。故玉芨对三山,金箱对五岳。诗人将整个仙界人界各个姿态勾勒出来。 由以上分析,诗人眼中的道观并非全是梦幻的仙境,也具有人界富贵阶级意识及积极向上精神,然而诗人眼中的道观也并非全是人间的俗物,也具有仙界的超凡自然意识及静穆无为精神。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这句读来饶有兴趣,品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