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十年没有见到小院中的牡丹开花了,紫色花朵将要绽放我却又要离家。
乘上了马走出家门还频频回头张望,此去一别何时才能再次回到长安。
注释
①《旧唐书·文宗纪上》:“(大和三年三月)幸已朔,以户部尚书令狐楚为东都留守。”
东都:此时称洛阳为东都。中唐时东都有名无实,东都留虽重臣所居,守实为闲职。
牡丹:是时赏玩牡丹之风亦特盛,故时人屡以为诗料。舒元舆《牡丹赋序》(《全唐文》七二七):“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焉。盖遁于深山,自幽而芳,不为贵重所知,花则何遇焉。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寝盛。今则自禁闼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弥漫如四渎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
②十年:令狐楚元和十五年被贬衡州,至大和三年整十年。而此时其回京尚不足半年,却又遭远调出京,故有此十年之叹。
③小庭花:令狐楚宅在唐长安城开化坊。《唐两京城坊考》卷二,长安朱雀街东从北第二坊开化坊有“尚书左仆射令狐楚宅”,注引《酉阳杂俎》:“楚宅在开化坊,牡丹最盛。”
④紫萼:萼[è],原指鲜花盛开。此处紫萼指紫色的牡丹花。唐以紫为贵,初唐太宗皇帝就制定了紫、绯、绿、青的服色等级,故而唐人对紫色牡丹十分追捧。《裴给事宅白牡丹》中就描写道:“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丹。”
⑤更:又,再次。得:能够,可以。更得:再次能够。
⑥京华:指唐上都京师长安。唐人以京官为重,出京一步辄自谓有沦谪之憾。
【作品鉴赏】
《赴东都别牡丹》因离别京师长安远赴洛阳使其心中怏怏,故借牡丹为诗以抒此怀
诗作是以牡丹为题的离别诗。中唐长安赏牡丹一时风行,故而以牡丹为诗者甚多。有单是写牡丹的姿态颜色之美的,也有以花言志表达志趣情操者,还有不以为然的说牡丹和蜀葵差不多的,更如乐天将赏牡丹上升到忧国忧民高度的,不一而足。以牡丹写送别,也是其中一种典型诗作,刘禹锡就感叹“其奈明年好春日,无人唤看牡丹花。”而令狐楚这篇作品与其他诗作不同的是,作者自己吟咏牡丹抒发别离之意,即使牡丹寄托了复杂的象征意义在其中,也不妨看到令狐楚对家中牡丹的喜爱。令狐楚宅以牡丹闻名,长安以赏牡丹为盛,借别牡丹写别家别京,立意贴切自然,视角独特,使得整个诗作有种别样的忧伤委婉。
《赴东都别牡丹》离别牡丹侧面描写离家离京,以细腻的描写表达依依不舍之情,道出了何时更得到京华的感慨
诗作开篇言“十年不见小庭花”,点明背景,以不见牡丹花写诉说十年离家今复回。随后说牡丹临开主人却不在家,写明归京时间之短,而“临到”二字深含遗憾之意。十年没有回到京城,而归京不足一年,牡丹将要开花就要再次离别,隐隐中亦含哪怕多留几日看到牡丹开花也好之意,实则为依依不舍之拖延。句句围绕牡丹,却清楚的讲述了一个离家十年刚刚回来却又不得不离开的故事。牡丹花以寸尺之小却意向为京国之大,以小写大,写作手法委婉,用笔精炼。出门上马回首望,三个连贯动作用白描笔法勾勒看似平平流水账,实则是精心提炼,无一字写不舍,却满纸尽是不舍之意,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深深的不舍之情。汪曾祺有《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纪念沈从文先生,其中有“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两有相似之处,都是用最平常的不经意的肢体,去表达情感。这样写作之优在于真实直观,通过动作让读者自己体味情感,看似大拙实则大巧。最末作者道出心中所忧:“何时更得到京华”将诗中情感托付于京华,表明了自己为何而忧伤,此去一别归期难料,故尽是惆怅。诗作与刘禹锡唱和诗相较无刘之凄楚淋漓,却别有委婉含蓄。
【名家点评】
现代文史大家瞿蜕园曰:令狐楚原作云:“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其实唱和两诗皆非惜花之意,唐人以京官为重,出京一步辄自谓有沦谪之憾。楚以大和二年(828)甫召入为户部尚书,固望再入中书。乃不及半年,复出为东都留守。东都留守虽重臣所居,实为闲职,宜其怏怏而禹锡亦为之不平也。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胸怀宇宙又不掩豪放娇媚的本色。其词作多有气贯长虹、天风扑面之感,运用简洁明快的大写意手法,体现了咏物、赋事、抒怀、见意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