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送唐六赴举

朝代:唐代     作者:冷朝阳

秋色生边思,送君西入关。草衰空大野,叶落露青山。
故国烟霞外,新安道路间。碧霄知己在,香桂月中攀。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卑微了承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色生边思,送君西入关。
草衰空大野,叶落露青山。
故国烟霞外,新安道路间。
碧霄知己在,香桂月中攀。


【作品鉴赏】
《送唐六赴举》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赴举成功的鼓励、期盼和祝愿

诗歌首联交待送别的时节、地点;点出送别主题;奠定情感基调。颔联主要运用精选景物,以草衰衬托空野,以叶落衬托青山,表达了诗人的离情别绪。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赴举成功的鼓励、期盼和祝愿。

作者介绍

冷朝阳
冷朝阳,唐诗人。江宁(今南京)人。代宗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江宁省亲,当时著名诗人钱起、李嘉祐、韩翃、李端等大会饯行,赋诗送别,为一时盛事。五年至八年间为相卫节度使薛嵩幕客。兴元元年任太子正字,贞元中官至监察御史。朝阳诗...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谎言一直存在- 的原文1

不错不错

网友 我一路上こ跌跌撞撞 的原文1

草衰空大野,叶落露青山我就会这句

网友 ゆ其实你很美 的原文1

词人笔下的千回百转的词意,表达了对仙女湖神奇美景以及仙女湖故事传说的赞叹。词中"晴雨、云鹤、碧波;水绿、风泪、山醉;夜幕、梦秋、紫菊;番台、仙女、船对。"用词可谓秀巧,不失为当今唱山唱水之佳品。

读起来声调抑扬顿挫,高低错落有致,犹如珠落玉盘,极富韵律美和艺术美。格律诗词作为一种独立的、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除了追求文学共性的情感美、意境美、文字美、构思美、趣味美之外,其精致的格式、优美的韵律、凝炼的文辞和深邃的蕴含,更为广大诗家津津乐道,也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为格律诗词是数千年来经过无数人、无数次的探索、改进、创新,不断

网友 :倾情演绎↘ 的原文1

秋色生边思,送君西入关如品美酒

网友 普罗旺斯的光 的原文1

故国烟霞外,新安道路间nice

网友 ╰︶ ̄独领风骚。 的原文1

对仗工稳,巧构出彩

网友 透明的惆怅。 的原文1

好古老...早学过...可是还是点个赞…

网友 有你更精彩 的原文1

词工律正,珠玑含泪,句句憾心,盼燕归,感动中,,,,

网友 嗳你い一生 的原文1

古诗作者大都对事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洞悉,对抒发的情感有真切的体会和深沉的感受,不作无病呻吟。对场景的描写,要观察细致、深入,有过人的直觉力,方能抓住特征,形成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寥寥十字,用大写意的手法,呈现边塞风光的图景,意境高远、宏阔。

网友 ∝空洞的美 的原文1

好诗!大气磅礴!

网友 任凭猥琐沸腾- 的原文1

作者更以细腻的笔法,递进了一步,非常生动地刻画了早晨温暖的阳光,正照耀着山坡上的小羊、田陌上追着雀儿的小狗,还有一大群农村孩童正围绕着大树,无忧无虑、嘻嘻哈哈地唱着歌谣。您看!朴素、宁静、恬淡自在的一副旧时农村图,犹在眼前啊!

网友 对不起,我只能说抱歉 的原文1

碧霄知己在,香桂月中攀千古名句

网友 寂寞的。空虚 的原文1

自古多少有才有识之士,人生际遇令今人感慨万千。试问当下这种故事是否仍在发生呢。。。。。。

【冷朝阳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