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同题仙游观

朝代:唐代     作者:韩翃

仙台下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ヾ那首歌、旋律狠悲傷”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仙台上刚见到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落凄清。
晓山翠色遥连秦地树木,汉宫砧声报讯寒秋来临。
空坛澄清疏松影落水底,小洞清幽细草芳香沁人。
何必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美好的桃源。

注释
⑴同题仙游观:一本无“同”字。仙游观:在今河南嵩山逍遥谷内。初唐时道士潘师正居住在当地的逍遥谷,唐高宗李治对他十分敬重,下令在逍遥谷口修筑仙游门,在谷中修筑道观。
⑵仙台,高处的观景台。初:一作“下”。五城楼:道观的房舍。《史记·封禅书 》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观。
⑶宿雨:隔宿的雨。
⑷砧(zhēn)声:在捣衣石上捣衣的声音。
⑸空坛:与下小洞皆指道观景物。
⑹闲:一作“开”。
⑺方外:尘世以外,《庄子·大宗师》“孔子曰:彼游方外者也,用丘游方之内者。”后引申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⑻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作品鉴赏】
《同题仙游观》写仙游观的外景,不是俯视,而是远望,点明此刻是秋天的傍晚,并自然引发怀古的幽情
这首诗的写法十分平实,不过是老老实实地纪写游程见闻和内心观感,以真切平和取胜,不以奇崛跌宕争强。
首联写的是初入仙游谷门之所见,即从山上俯视道观,为观中建筑的壮丽而赞叹;同时也附带写出心中的欣悦,这不仅因所见景物壮丽,好似天上的仙宫,更因为天色晴朗,刚刚消歇的阵雨将景物冲洗得洁净鲜明。这联诗句,不但写出真切的观感,还为下文作出很好的铺垫。首句中的“初”字,《全唐诗》版作“下”字,则俯视的意思更为鲜明。
颔联也是写仙游观的外景,但不是俯视,而是远望,点明此刻是秋天的傍晚,并自然引发怀古的幽情。“秦树”与“汉宫”都不是实景,而是借指,不过是描写平常的古树、平常的砧声而已。但以“秦”、“汉”二字作修饰限定,也不是毫无寓意,乃是为了渲染古朴气氛,增加历史色彩。有了这样的修饰限定,使得时间张力大大扩展,将读者引入漫远的时间长河,超脱了短暂的人生岁月,与寻访长生不老的仙家主旨暗中契合,特别适宜观赏道观的题材要求。将大树与砧声对举,是描写秋景的惯用意象,同样收入《唐诗三百首》的李颀所作七律《送魏万之京》就有一联云:“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苑砧声向晚多。”可与此联参看。

《同题仙游观》写法平实规范,但又笔势灵活,如视角的变换,就在平正中有所婉曲

颈联诗意一转,正合“起承转合”的构思要求。从景物说,由观外转入观内,写的是仙游观中所见景象;从寓意说,由描述见闻转入倾诉观感,写的是游赏观景时内心的体验。景物是疏松和细草、空坛和小洞,感知是一落、一生,以及一静、一幽。此联意谓稀疏斑驳的树影遮掩着大殿的祭坛,四下里一派寂静;细弱柔韧的小草丛生在山脚的洞口,更显得幽深寂寥。在景物描写中,透露出抒情主人公对出世生活的悠然向往。
尾联收结全诗,从构思上说,正符合“合”的要求。此联暗用《楚辞·远游》的典故,称赞这里就是神仙可居的清幽之所,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此地名称“仙游”,这一结语显得特别契合题意。
作者见到仙游观,正是宿雨初收、风物凄清的时候。暮霭中,山色与秦地的树影遥遥相连,捣衣的砧声,似在报告着汉宫进入了秋天。疏疏落落的青松投下纵横的树影,道坛上空寂宁静,细草生香,洞府幽深。整首诗,有远景,有近景,着力刻画的是道观幽静的景物。全诗就这样情景交融地纪写了游赏仙游观的见闻,以及作者本人对此地景物的赞赏流连。善用白描和层次分明,是这首诗的基本特点。其写法平实规范,但又笔势灵活,如视角的变换,就在平正中有所婉曲。诗作的另一特点是所用语汇完全符合所咏对象,十分顺畅。

【名家点评】
《批点唐诗正声》:气格近逸,吾节亦雅,佳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韵致亦自楚楚。
《唐风定》:高华整炼,绝近李颀,中唐之极盛也。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读此五、六两句,便胜读全部《道经》,不谓先生眼光至此!
《增订唐诗摘钞》:若非次句,中联如何承接?若非七句,全首如何结合?真可味。
《唐诗笺要》:颔联极精警之致,此二语接得匀称,格意又不犯重,甚妙。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气息沉雄,笔下有萧散之气。
《诗式》:落句两句如一句,上句略作开势,下句合而意义愈显愈深,盖谓人间自有妙境,何用托之于仙!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既登山以后,未入观以前,所见所闻如此,风物凄清已隐然有个“晚”字、“秋”字在内,非但以宿雨初收之故。“秦树”、“汉宫”须活着,妙处全在“远连”、“近报”之四虚字。
《唐三体诗评》:何焯云:“初”字乃与“何用别寻”呼应。三、四台上远望之大观,五、六观中历览之幽致,皆一高一下,乃尽见五城十二楼也。
《删订唐诗解》:三、四言其地之所近,五、六以境之幽起结语。次句似脱,然是秋晚意。
《大历诗略》:诗格乎正忽湔,去佻小之习。
《唐诗选胜直解》:此篇全是赋体,首句出题,后写观中之景。
《唐诗近体》:收合仙游意。
《白话唐诗三百首》:描绘了观外高远开阔的景象,观内寂静清幽的景色。对习静向道表示钦慕之情。

作者介绍

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我们在不同的国度 的原文1

仙台下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千古名句

网友 一支凋谢的花 的原文1

文辞典雅,情景交融,意蕴飘逸,温婉凄清,词和韵美,

网友 你好色彩 的原文1

我说的是名句

网友 →①个火星の苯蛋← 的原文1

作者亲临,真实生动,很有现场感!

网友 换我一世繁华 的原文1

从诗词的特质来看,立意、创境、寓趣、融情、蕴理、遣词、造句、描状等,皆是作诗的要旨:

而用韵、用声的讲究,只是处于较次的地位。本人非不懂诗韵,相反,自有一套比《平水韵》更严格,因而更和谐的诗韵(参考了保留很多古音韵的广州话自编),只是尚未成熟,从不示人。如有谙熟各地方言的行家里手,愿与一起探讨,从而总结出一套既符合普通话音韵特点,又与众多方言尽可能适应的新诗韵,则是不负诗坛盛世,“齐为梦圆多出力”。

网友 ﹏無所謂℡‖ 的原文1

实属寻常。难能可贵的是,这么多对子,既对且工,炉火纯青,天衣无缝,至真至美。

网友 独角兽。 的原文1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怎么写出来的

网友 一爱到底 的原文1

乡土味十足,象随手沾来,得心用手,备感亲切熟悉。

网友 原來、心會痛 的原文1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点个赞!

把游子思家由无形的思念变为有形的牵挂和想往。把思家的情感推向极致。令人魂牵梦萦欲罢不能。

网友 心、归何方 的原文1

实属寻常。难能可贵的是,这么多对子,既对且工,炉火纯青,天衣无缝,至真至美。

网友 时光小偷 的原文1

以致撰联者所要表述的主题更加鲜明,所要刻画的人物更加丰满。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我超喜欢

【韩翃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