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诗一
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
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
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
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
诗二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襄州。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秋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菊,聊祛南国愁。
注释
①江淹诗:“伊昔值世乱。”
②《史记》:“悲歌慷慨。”
③庾信诗:“花鬟醉眼缬。”隋炀帝诗:“醉眼暗相看。”
【作品鉴赏】
《九日登梓州城》描写重阳节与家人登高望远,表达了诗人游子思乡之情及忧国忧民的情感
第三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湖风江雨写活了。湖风扶起垂下的柳树,江雨使山楼一片昏暗,一扶一暗,拟人化的动作,使整个画面变得更为形象生动,活灵活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以及思乡之情。第一联客心宾雁言游子远行,第二联共赏重阳节则写与家人(朋友)登高望远之情,表达诗人游子思乡之情。第四联则直抒胸臆、借典表达诗人聊祛南国忧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名家点评】
仇兆鳌《杜诗详注》:
【鹤注】宝应元年及广德元年,公皆在梓州。据后诗云:“去年登高郪县北。”知此诗乃宝应元年所作。《一统志》,唐梓州,领县五,又分置遂州,改静戎军。天宝初,改梓州为梓潼郡。至德中,置东川节度使,属剑南道,治梓州。绵州在其直北,今为潼川州。
上四句,九日登城。下四句子,远望有感。黄花言景,白发叙情,筋力承发、岁时承花。悲歌,家不忍言。醉眼,国不忍见。兵戈阻于关塞,此家国所以两愁也。【朱注】兵戈关塞,是时徐知道兵守剑阁。
方回《瀛奎律髓》:
老杜此诗悲不可言,唐人无能及之者。
王嗣奭《杜臆》:
三、四顶“白发”来:追欢之筋力既异于前矣;九日登高,则望远之“岁时同”也。“弟妹”、“朝廷”,正望远之感;而弟妹之流离、朝廷之隔绝,实以兵戈未定,而身羁关塞,故此日兴无穷之思也。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工部高出唐人,非此诗之谓。只觉未能深厚,当缘下手太快耳。冯舒:前篇结到九日,后篇不结黄花。无所不妙,左宜右宜。有如此诗,而曰“江西”得其正派,末知何法可得?
浦起龙《读杜心解》:
同是“黄花酒”也,向尝与朝士、家人同把,今大不然矣。只一句,全神都现,盖以七句对射此一句也。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联家采用了自对、叠字、复辞等多种修辞手法,从而使得联语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动,全联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