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九日蓝田崔氏庄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三国的黎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老了,又面对着悲凉萧瑟的秋色,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今日恰逢重阳佳节,我也来了兴致,和大家在一起尽情欢乐。
惭愧的是,我的头发稀稀落落,因担心帽子被风吹走,笑请旁人把我的帽子扶正。
蓝溪的水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流过来,玉山高耸冷峻,两峰并峙,千古不变。
明年我们再相聚时,谁还健在呢?不如多饮几杯酒,拿起茱萸好好看看,期望明年再相会。
 注释
⑴蓝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
⑵强:勉强。
⑶今:一作“终”。
⑷吹帽:此处用“孟嘉落帽”的典故。
⑸倩:请。
⑹蓝水:即蓝溪,在蓝田山下。
⑺玉山:即蓝田山。
⑻健:一作“在”。
⑼醉:一作“再”。
【作品鉴赏】
 《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全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诗句显得慷慨旷放,凄楚悲凉
此为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此诗首联就用对仗,诗句宛转自如。“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老去”停顿,为一层,“悲秋”停顿,为一层,“强自宽”又停顿,又为一层;“兴来”停顿,为一层,“今日”停顿,为一层,“尽君欢”又停顿,又为一层。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
颔联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把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他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这里用“孟嘉落帽”的典故。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杜甫曾授率府参军,此处以孟嘉自比,合乎身份。然而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而杜甫此时心境不同,他怕落帽,反让人正冠,显出别是一番滋味。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这一联用典入化,传神地写出杜甫那几分醉态。宋代杨万里说:“孟嘉以落帽为风流,此以不落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诚斋诗话》)
《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前人评价说:“字字亮,笔笔高。”
颈联更是不同凡响,笔力挺峻。“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按照一般写法,颈联多半是顺承前二联而下,那此诗就仍应写叹老悲秋。诗人却猛然推开一层,笔势陡起,以壮语唤起一篇精神。这两句描山绘水,气象峥嵘。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山高水险,令诗人只能仰视,让他感到振奋。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用“远”、“高”拉出开阔的空间;用“落”、“寒”稍事点染,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读者有高危萧瑟之感。诗句豪壮中带几分悲凉,雄杰挺峻,笔力拔山。
尾联看似平淡,实则饱含深意。“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当诗人抬头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壮观,低头再一想,山水无恙,人事难料,他自己已这样衰老,不能生活得长久。所以他趁着几分醉意,手把着茱萸仔细端详:“茱萸呀茱萸,明年此际,还有几人健在,佩带着你再来聚会呢?”上句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下句用一“醉”字,妙绝。若用“手把”,则嫌笨拙,而“醉”字却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虽已醉眼蒙眬,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
这首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前人评价说:“字字亮,笔笔高。”(《读杜心解》)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诗句显得慷慨旷放,凄楚悲凉。
【名家点评】
《后山诗话》:孟嘉落帽,前世以为胜绝。杜子美《九日诗》云:“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其文雅旷达,不减昔人。故谓诗非力学可致,正须胸肚中泄耳。
《诚斋诗话》: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林谦之曰:)如老杜《九日》诗云:“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不徒入句便字字对属。又第一句顷刻变化,才说悲秋,忽又自宽,以“自”对“君”甚切,……“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将一事翻腾作一联,又孟嘉以落帽为风流,少陵以不落为风流,翻尽士人公案,最为妙法。“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诗人至此,笔力多衰;今方且雄杰挺拔,唤起一篇精神,自非笔力拔山,不至于此。“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则意味深长,悠然无穷矣。
《容斋随笔》:刘梦得云:诗中用“茱萸”字者凡三人。杜甫云“醉把茱萸子细看”,王维云“遍插茱萸少一人”,朱放云“学他年少插茱萸”、三君所用,杜公为优。
《对床夜语》:高适《九日》诗云:“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老杜有“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整冠”,亦反其事世。结句云:“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与刘希夷“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之意同。气长句雅,俱不及杜。
《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曰:此三人(按指杜甫、王维、朱放及诗)类各有所感而作,用事则一,命意不同。
《瀛奎律髓》:杨诚斋大爱此诗。以予观之,诗必有顿挫起伏。又谓起句以“自”对“君”,亦是对句。殊不知“强自”二字与“尽君”二字,正是着力下此,以为诗句之骨之眼也。但低声抑之读五字,却高声扬之读二字,则见意矣。三、四融化落帽事,甚新。末句“仔细看茱萸”,超绝千古。
《唐诗广选》:郭明龙曰:帽冠既重,落帽有致,正冠何为?翻案之说不然。
《四溟诗话》:七言近体,起自初唐应制,句法严整:或实字叠用,虚字单使,自无敷演之病……《九日蓝田崔氏庄》:“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此中二字亦虚,工而有力。中唐诗虚字愈多,则异乎少陵气象。
《艺苑卮言》:……“老去悲秋”首尾匀称,而斤两不足……然(七律压卷之作)竟当于(老杜)四章求之。
《诗薮》:盛唐句法浑涵,如两汉之诗,不可以一字求。至老杜而后,句中有奇字为眼;才有此,句法便不浑涵。……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故不如“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也。此最诗家三昧,具眼自能辨之。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者,……《九日》、《登高》……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自是千秋鼻祖。
《唐音癸签》:“老去悲秋”篇,本一落帽事,又生“冠”字为对。无此用事法。“蓝水”一联尤乏生韵,类许用诲白语,仅一结思深耳,可因之便浪推耶?
《诗源辨体》:“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似巧实拙。
《唐诗镜》:一起二语,意凡几折。三、四不胜伤感与时俯仰之情。杨诚斋谓翻案为奇,非也。孟嘉何尝以落帽为风流,子美又何尝以不落为风流耶?五、六雄高气与寒山相敌。结语伤慨留连,味之不尽。
《唐诗归》:钟云:凡雄者贵沉。此诗及“昆明池水”胜于“玉露凋伤”、“风急天高”盖以此。王元美谓七律虚响易工,沉实难至,似亦笃论,而专取四诗为唐七言压卷,无论老杜至处不在此,即就四诗中已有虚响、沉实之不同矣,不知彼以何者而分虚响,沉实也?特录此黜彼,以存真诗。钟云:二语虽一气,然上语悲,下语谑,微吟自知,不得随口念过(“羞将短发”二句下)。钟云:“健”字妙于立言(“明年此会”句下)。钟云:“仔细看”三字悲甚,无限情事,妙在不曾说出(末句下)。
《唐诗归折衷》:敬夫云:词旨凄壮,其佳处又不当于用旧不用旧、翻案不翻案求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蒋一葵曰:次,流水联,在七言尤难。五、六,以“落”字映起“寒”字。结,达者之言,“仔细”方言而雅。陆深曰:尾联悲,感中顿悟。刘辰翁曰:此诗经诚斋说尽,旧曾手写,误作“好把”,便觉情性甚远,因赞其妙。董益曰:欲悲而喜,才喜而悲,曲尽怀抱。郭正域曰:“明年”句浅时真。周珽曰:胸中元化,笔底造工。一句一字,幽妍爽豁。陈继儒曰:出世心眼,动人旷怀,古今绝调。
《唐诗评选》:宽于用意,则尺幅万里矣。谁能吟此而不悲,故曰可以怨。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冠”、“帽”字复,前人已议之。一说“看”谓蓝水、玉山,非看茱萸也,亦自有理,不同穿凿。许印芳:老杜五、七律常有对起对结者,此诗但对起耳。三、四语一事化用两句,此律诗用事之一法。……五、六写现景,造句警拔,通篇俱振得起,此最宜学。结句收拾全题,词气和缓有力,而且有味。何义门云:前半跌宕曲折,体势最佳。此贼中作,故尤悲凉。非独叹老而已。
《杜诗详注》:朱瀚曰:通篇伤离、悲秋、叹老,尽欢至醉。特寄托耳。公曾授率府参军,用孟嘉事恰好。
《唐诗成法》:三、四,宋人极赞,然犹是明白说话。五、六,蓝田庄之壮观,方是佳句。
《诗辩坻》:“羞将短发还吹帽”一句,翻案意足,“笑倩旁人为正冠”,赘景乏味,或当时即事语耶?
《杜诗集评》:陆嘉淑云:此真宋人学而不能到者。吴样农云:此诗毕竟杜律第一。扬诚斋诸公所评不错也。
《唐诗笺注》:“仔细看”三字,读之黯然。
《茧斋诗谈》:“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一句翻用孟事。孟落帽犹不知,此则防其落而倩人正之,不拘本事。
《唐宋诗醇》:意颇颓唐,笔则老健。颈联撑柱,自是截断众流之句。
《增订唐诗摘钞》:首四句一气,项联用自嘲语,正悲世也。结应转,字字刻挚,字字脱化。五、六写景悲壮称情。用九日事俱用得翻新。
《唐七律选》:张南士云:此诗八句皆就题赋事,不溢一字。起以“悲秋”、“今日”暗指“九日”二字,然对如不对,奇绝。若“蓝水”二句,世多以写境忽之,此与崔曙“三晋云山”二语正同,正登高也。……至落句之妙,当与万楚《五日观伎》比看。一见续命缕而翻欲死,一见茱萸囊而唯恐不生,本地风光,何其神也?前人亦以此拟三唐第一,要与《黄鹤楼》《卢家少妇》同妙,神品无优劣也。
《读杜心解》:“老去”“兴来”,一篇纲领……字字亮,笔笔高;三、四,宋人极口,然犹是“随波逐浪”句;五、六,乃所谓“截断众流”也。
《杜诗镜铨》:二句直下,中具几许曲折(“老去悲秋”二句下)!结处仍与“老去悲秋”相应。“看”字即指茱萸,意更微妙。异乡佳节,写得十分慷慨缠绵。
《闻鹤轩初盛唐评选读本》:陈德公曰:三、四跳脱有笔致。第六高凉名句,结更不为衰寂,故是警篇。评:三、四一事作两笔写,而意自相承。古人往往有此。末句著“醉把”作趣,然亦从第二“尽君吹”生出,“尽欢”则醉矣,且三、四一联,更是描摹醉态。
《网师园唐诗笺》:借山水无恙,以衬人事难知(“蓝水”二句下)。
《唐宋诗举要》:此等诗皆生气淋漓,不当专以字句求之。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シ夏雪风雷メ 的原文1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真是让我感叹啊!

很好很不错大家都来看看吧

网友 红颜为谁美 的原文1

对仗词句登峰造极,妙不可言。

网友 我不想逃 的原文1

悉心研究、学习其规律,在广泛借鉴同仁成果的基础。

网友 不知道想的是不是伱* 的原文1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这句妙不可言

网友 祭奠。 的原文1

全联主题鲜明,情景交融,对仗工稳,巧构出彩。因而,这无疑是一副不可多得的现代纪实佳联。

网友 女孩*俄喜欢你 的原文1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意境太深了

网友 此生为了谁 的原文1

这首诗就是强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写到我心里了

网友 刨根问底、拦不住 的原文1

田园生活,农家风味,潇洒心境,高洁情怀,如一杯浓酒,越品越香。

网友 旧情绵绵 的原文1

从诗词的特质来看,立意、创境、寓趣、融情、蕴理、遣词、造句、描状等,皆是作诗的要旨:

网友 ╰半死不活 的原文1

竟也就把中华民族捍卫国土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表达得那么给力,那么酷!于是,你一定信服得五体投地,这涂运桥也太有才了。

网友 半月缺que” 的原文1

要尊重诗人

网友 空虚人生 的原文1

我只抄诗句!

【杜甫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