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重过圣女祠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ベ收起任性丶只怕错过你”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圣女祠的白石门边长满碧绿的苔藓,从上清仙境谪落此地迟迟未得回还。
春天里蒙蒙细雨常洒向大殿的青瓦,整日里神风微弱吹不动祠中的旗幡。
萼绿华自由自在说来就来居无定所,杜兰香青童接驾说走就走立时归返。
玉郎与圣女相会于此并给通报仙籍,圣女想一起登天阶服紫芝位列众仙。

注释
⑴圣女祠:《水经·漾水注》“武都秦冈山,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像,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武都,在今甘肃省武都县,是唐代由陕西到西川的要道。
⑵白石岩扉:指圣女祠的门。岩扉即岩洞的门。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碧藓滋:碧藓即青苔。江淹《张司空华离情》:“闺草含碧滋。”
⑶上清:道教传说中神仙家的最高天界。《灵宝本元经》:“四人天外曰三清境,玉清、太清、上清,亦名三天。”沦谪得归迟:谓神仙被贬谪到人间,迟迟未归。此喻自己多年蹉跎于下僚。沦:一作“论”。
⑷梦雨:迷濛细雨。屈原《九歌》“东风飘兮神灵雨。”王若虚《滹南诗话》引萧闲语:“盖雨之至细若有若无者谓之梦。”
⑸尽日:犹终日,整天。《淮南子·氾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于治,劳形竭智而无补于主。”灵风:神灵之风。《云笈七签》:“灵风扬音,绿霞吐津。”不满旗:谓灵风轻微,不能把旗全部吹展。
⑹萼绿华:传说中女仙名。言是九嶷山中得道女子罗郁。晋穆帝时,夜降羊权家,赠权诗一篇,火浣手巾一方,金玉条脱各一枚。陶弘景《真诰·运象》说她年约二十,颜色绝整,曾于东晋升平三年十一月,夜降羊权家,从此常与往来,后授羊权以仙药引其登仙。
⑺杜兰香: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典出晋人曹毗所作《杜兰香传》。据传她是后汉时人,三岁时为渔父收养于湘江边,长至十余岁,有青童灵人自空而降,携之而去。临升天时谓其父曰:“我仙女杜兰香也,有过谪人间,今去矣。”
⑻玉郎:道家所称天上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金根经》:“青宫之内北殿上有仙格,格有学仙簿录,及玄名年月深浅,金简玉札,有十万篇,领仙玉郎所掌也。”冯注引《登真隐诀》:“三清九宫并有僚属,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诸小辈官位甚多。”此引玉郎,或云自喻;或云喻柳仲郢,时柳奉调将为吏部侍郎,执掌官吏铨选。通仙籍:即取得登仙界的资格(古称登第入仕为通籍)。仙籍:仙人的名籍。
⑼忆:此言想往、期望。天阶:天宫的殿阶。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无梯可上天,天阶无由有臣踪。”问:求取。紫芝:一种真菌。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王充《论衡·验符》:“建初三年,零陵泉陵女子傅宁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茅君内传》:“句曲山有神芝五种,其三色紫,形如葵叶,光明洞彻,服之拜为龙虎仙君。”此喻指朝中之官职。

【作品鉴赏】
《重过圣女祠》通过描写圣女的遭际,而引起了强烈共鸣
这是一首性质类似无题的有题诗。意境扑朔迷离,托寓似有似无,比有些无题诗更费猜详。
诗的首联是由即目所见的景物生出感慨:“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诗人先写“圣女”的居处,“白石岩扉”的幽清与洁净正暗合着她高洁清丽的气质与风神。而“白石”与“碧藓”的对衬,又鲜明地衬托出环境的萧瑟与荒凉。这种环境气氛,正暗示出圣女“上清沦谪得归迟”的身份和遭际。诗人的这种强烈感受不是凭空而来的,诗题既是“重过”,便说明他想起了以前路过时的情景,十八年前的开成二年(837年)他在《圣女祠》一诗中,就发出过“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的叩问。但十八年过去了,沦谪的圣女依旧困守故地,而诗人自己也仍然过着天涯飘泊的幕从生活。面对苔藓斑驳的石扉,诗人不能不由圣女的遭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在孤寂落寞的心境中唱出那饱受冷落与排斥的不平心声。

《重过圣女祠》将作者的身世悲感与所歌咏的对象完全融合了起来
如果说,首联还只是取凭吊者的口吻来抒写,那么,自颔联以下,诗人则将自己的身世悲感与所歌咏的对象完全融合了起来,借圣女的口吻来诉说那无尽的幽怨“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梦雨”即如烟的春雨。以其飘忽不定,似有若无,便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受。“灵风”,纪昀以为典出《湘夫人》。其实,只是“好风”之意,李诗中,常有“何处西南待好风”这类诗句。诗人是在赴京途中暂时驻鞭于此,他所见到的春雨飘瓦、灵风鼓旗自然只是片刻间的景象,但他却萌发出一种“尽日”不满,“一春”常飘的感受,这种时空观念上的错觉,使诗句对细雨轻风态势的描绘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值得玩味的是,诗人还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赋予了极为深广的、多层次的内涵。本来,楚雨含情,自高唐神女的故事流传以来,行云布雨就紧紧地和爱情的寄托联系在一起。诗人则将这层含义不露痕迹地化入诗句里,借朦胧的春雨暗示被谪圣女对美好爱情的殷切期待,又进而借这种期待来寄寓自己对回归朝廷的朦胧希望。这就大大地拓展了诗句的内涵,也形成了一个极为悠远而又迷离的意境。而诗人在这种寄托中又隐含着好风不满、遇合如梦的遗憾与幽怨,这就又使整个意境于朦胧中进而显得极为沉郁了。此外,这一联所显示的整体气氛也非常和谐。李商隐曾说过:“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无题》)这种悲剧性的美正反映着诗人对身世遇合的喟叹,而这又是这首诗总体气氛的基点。从上一联开始,那种幽居独处的孤寂生活,就为这一联的以“梦雨”寄寓渺茫的爱情作了暗示。到这一联,诗人便着力突出景物的如梦如幻,突出圣女梦一般的身世、期待与幽怨,使景物、人物、人的身世悲感与发自心灵的叹息融为一体,共同处于梦幻似的朦胧气氛中。其丰富深广的内涵也就在这种悲剧性的美感中,得到了最充分最生动的表现。大概正是出于这样一些原因,这一联历来都为人们所赞赏,成为古典诗歌的名句。
《重过圣女祠》塑造了一位沦谪不归、幽居无托的圣女形象,融合了诗人自己遇合如梦、无所依托的人生体验

诗的后两联写法与上两联不同,大致上是取反衬的笔法。一是以来去自由的仙人们反衬,二是以圣女昔日的仙境生活反衬。“蕚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蕚绿华和杜兰香都是传说中的仙女。说蕚绿华“来无定所”,可见和沦谪人间后困守一方的圣女不同;说杜兰香“去未移时”,则恰与圣女的“得归迟”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就多侧面地写尽了圣女沦谪无援、寂寞长守的艰难处境,淋漓尽致地倾诉出内心的不平与哀怨。但孤独的处境和长久的等待并不意味着幻灭,相反,理想的火焰总在寂寞中燃烧。昔日天宫的生活依旧时时闯入她的记忆里,激励着,也支撑着她那朦胧的希望与期待。“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当年圣女登临仙界时,就是玉郎援引的,她对这位仙官怀着怎样的感激与眷恋呵。可那毕竟已成过去,一个“忆”字,说尽今昔区变。从当年与今日的极大反差中,透露出天差地别的沧桑之感,也使全诗前后回环,首尾圆合,十分精妙。而诗人自身的感受也就极自然地融入其中。
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沦谪不归、幽居无托的圣女形象。有的研究者认为诗人是托圣女以自寓,有的则认为是托圣女以写女冠。实际上圣女、女冠、作者,不妨说是三位而一体:明赋圣女,实咏女冠,而诗人自己的“沦谪归迟”之情也就借圣女形象隐隐传出。所谓“圣女祠”,大约就是女道观的异名,这从七律《圣女祠》中看得相当清楚。所不同的,只是《圣女祠》借咏圣女而寄作者爱情方面的幽渺之思,而《重过圣女祠》则借咏圣女而寄其身世沉沦之慨罢了。清人钱泳评“梦雨”一联道:“作缥缈幽冥之语,而气息自沉,故非鬼派”(《履园谭诗》)。由于其中融合了诗人自己遇合如梦、无所依托的人生体验,诗歌的意境才能在缥缈中显出沉郁。尾联在回顾往昔中所透露的人间天上之感,也隐然有诗人的今昔之感寄寓在里面。
 

【名家点评】
宋代吕本中《紫微诗话》:东莱公深爱义山“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之句,以为有不尽之意。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首谓祠宇闲封者,由圣女被谪上清,留滞人间也。“雨常飘瓦”、“风不满旗”,正“归迟”虚寂之景。“来无定所”、“去未移时”,乃仙伴疏旷之象。末谓己之姓名倘在仙籍之中,当会此相问飞升不死之药也。
明代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此则又托圣女以抒迁谪之怨也。
清代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梦雨”、“灵风”,大有《离骚》之致。“萼绿华”、“杜兰香”,此亦《湘君》、《山鬼》之遗。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次联乃是爸女祠,移向别仙鬼庙不得。“玉郎”疑是自谓。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长吉、义山皆善作神鬼诗。《神弦曲》有幽阴之气,《圣女祠》多缥缈之思……至“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又似可亲而不可望,如曹植所云:“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也。
清代屈复《玉溪生诗意》:此《圣女祠》与《锦瑟》、《无题》皆自寄托,不必认真。起以“碧藓滋”吊动“归迟”。下“一春”、“尽日”,正应“归迟”。五六以“萼绿华”、“杜兰香”逼出“玉郎”,以“无定所”、“未移时”逼出“会此通仙籍”。以“忆向”遥应首句,言所会皆仙女,且不能长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圣女以形似得名,非果有其神,故以萼绿华、杜兰香比之。
清代张谦宜《茧斋诗谈》:《重过圣女祠》云:“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思入微妙。夫朝云暮雨,高唐神女之精也。今经春梦中之雨,历历飘瓦,意者其将来耶?来则风肃然,上林神君之迹也,乃尽日祠前之风尚未满旗,意者其不来耶?恍惚缥缈,使人可想而不可即。鬼神文字如此做,真是不可思议。
清代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此借题以发抒己意也。从来才人失志,其一种无聊不平之思,必有所托,或托诸美人,或托诸香草,或托诸神仙鬼怪之事,如屈子之《离骚》是也。……“得归迟”三字是通篇眼目。
清代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沦谪”二字,一篇之眼,义山自慨由秘省清资而久外斥也。
清代纪昀《玉溪生诗说》:前四句写圣女祠,后四句写重过。盖于此有所遇,而托其词于圣女。
清代胡本渊《唐诗近体》:“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写得迷离惝柷。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作飘缈幽思之语,而气息自沉,故非鬼派。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玉溪此篇,借以寓身世之感,起结皆表明其意……收笔承第二句“上清沦谪”之意,言曾侍玉皇香案,采芝往事,长忆天阶。全篇皆空灵缥缈之词,极才人之能事矣。
 

作者介绍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未來、峩們怎樣走╮ 的原文1

读这样的诗,作者的豪情与锐气,会激励着每一个读者。而高山仰止,游历者身上也一定洋溢着登上峰高极顶的那一份快意。

网友 -当习惯变成依赖。 的原文1

对仗词句登峰造极,妙不可言。

网友 我不该o苡對愛死惢 的原文1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nice

清新柔美、婉约细致!遥祝愉快!

网友 无名指的等待 的原文1

田园杂兴选杂感,文笔洒脱,心境辽阔,只有平和的心态相伴才会开心的生活,辞工韵佳,

网友 迷惑的爱 的原文1

此诗很好!

网友 我还唱那首歌。 的原文1

不错呀。。看起来。。

网友 只付沉默. 的原文1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诗情画意啊

网友 徘徊这个流年 的原文1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我就会这句

网友 記憶是一座橋° 的原文1

把黄河儿女的豪情奔放、阳刚之气充分体现了出来,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襟怀。

good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如品美酒

作者更以细腻的笔法,递进了一步,

网友 有所谓你爱谁、 的原文1

词人笔下的千回百转的词意,表达了对仙女湖神奇美景以及仙女湖故事传说的赞叹。词中"晴雨、云鹤、碧波;水绿、风泪、山醉;夜幕、梦秋、紫菊;番台、仙女、船对。"用词可谓秀巧,不失为当今唱山唱水之佳品。

【李商隐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