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宫中重门紧闭,花开也觉寂寞。华美窗户之前,美人并肩而立。两眼合情脉脉,想说宫中故事。学舌鹦鹉在前,不敢轻易开口。
注释
⑴寂寂:寂静无声貌。花时:百花盛开的时节,常指春日。
⑵琼轩:对廊台的美称。轩:长廊。
【作品鉴赏】
《宫词/宫中词》把哀情注入了乐景,对景中人的处境和心情已经作了暗示
在一般宫怨诗,特别是以绝句体裁写的宫怨诗里,大多只让一位女主角在极端孤独之中出扬。在这首诗里,却是两位女主角同时出场,相依相并,立在轩前。而就在这样一幅动人的双美图中,诗人以别出心裁的构思,巧妙而曲折地托出了怨情,点出了题旨。
诗从写景入手。它的首句“寂寂花时闭院门”,既是以景衬情,又是景中见情。就以景衬情而言,它是以春花盛开之景从反面来衬托这首诗所要表达的美人幽怨之情,从而收到王夫之在《诗绎》中所说的“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就景中见情而言,它虽然写的是“花时”,却在重门深闭的环境之中,给人以“寂寂”之感,从而在此句中已经把哀情注入了乐景,对景中人的处境和心情已经作了暗示。这样,在第二句中把两位主角引进场时,就只要展示一幅“美人相并立琼轩”的画面,而不必再费笔墨去写她们被关闭在深宫中的凄凉处境和寂寞愁苦的心情了。
《宫词/宫中词》所含之情自是怨情,欲言之事决非乐事,就不言而喻了
看了上半首诗,也许有人会猜测:诗人之所以使双美并立,大概是要让她们互吐衷曲,从她们口中诉出怨情吧。可是,接着看下去,诗人却并没有让这两位女主角开口。从“含情欲说宫中事”这第三句诗中看到的,只是一个含情不吐、欲说还休的场面。而且,所含之情是什么情,欲说之事是什么事,也没有去点破它。也许还会猜测:既然“含情”,既然“欲言”,大概最后总要让她们尽情一吐、畅所欲言。可是,读到终篇,看了“鹦鹉前头不敢言”一句,这才知道:原来这幅双美图始终是一幅无声的画,而这两位画中人之始而欲言,终于无言,既不是因为感情微妙到难以言传,也不是因为事情隐秘到羞于出口,只是有所畏忌而“不敢言”。那么,其所含之情自是怨情,欲言之事决非乐事,就不言而喻了。
《宫词/宫中词》别开生面的宫怨诗,揭露的正是这样一幕人间悲剧
诗人留下想象空间的还不止以上这些。这首诗还有一个言外不尽之意。它最后说,两位美人之“不敢言”是因为在“鹦鹉前头”。而谁都知道,鹦鹉虽会学舌,并不会告密,其实没有什么可怕。这显然是一个托辞。从这一托辞,自然而然表变现了在这幅以“花时”、“琼轩”、“美人”、“鹦鹉”组成的风光旖旎的画图背后,却是一个罗网密布的恐怖世界,生活在其中的宫人不但被夺去了青春和幸福,就是连说话的自由也没有的。这首别开生面的宫怨诗,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重大主题,揭露的正是这样一幕人间悲剧。
【历代评价】
《批点唐音》:不老成。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唐汝询曰:美人相并,正宜私语,乃畏鹦鹉而不敢言。花前事,必有不可使外人知者。钟惺曰:纤而深。
《五朝诗善鸣集》:宫词中最新妙者。
《载酒园诗话又编》:朱庆余《闺意》:“妆罢低声问失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宫词》:“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真妙于比拟。《宫词》深妙,更在《闺意》之上。
《说诗晬语》:诗有当时盛称而品不贵者……,朱庆余之“鹦鹉前头不敢言”,此纤小派也。
《而庵说唐诗》:好个花时,宫门紧闭,不得君王信息,无以消此岑寂,女伴相逢,两两并立于琼轩之下。相并,好说话些。胸中所含之情,定是长门买赋、昭阳娇妒之事,不可传诸于人口者。正欲提起,而无奈举头见鹦鹉之在前。鹦鹉是能言之鸟,故亦避忌他。此不是言美人谨慎,是言其有苦无道处。庆余之怜美人至矣。
《唐诗笺注》:此诗可作白圭三复,而宫中忧谗畏讥,寂寞心事,言外味之可见。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意颇机警,寄怨特深。
《历代诗法》:鹦鹉能言,即欲防之,聪慧深心如见。
《诗境浅说续编》:此诗善写宫人心事,宜为世所称。凡写宫怨者,皆言独处含愁。此则幸逢采伴,正堪一诉衷情,奈鹦鹉当前,欲言又止……对锁蛾眉,一腔幽怨。宜宫中事秘,世奠能洋矣。
《唐人绝句精华》:玩诗意似有所讽。恐鹦鹉泄人言语,鹦鹉当有所指。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意境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