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丝帕揩尽眼泪,好梦却难做成;
深夜,前殿传来有节奏的歌声。
红颜尚未衰老,恩宠却已断绝;
她独倚着熏笼,一直坐到天明。
注释
⑴泪湿:犹湿透。湿:一作“尽”。罗巾:丝制手巾。
⑵前殿:正殿。按歌声:依照歌声的韵律打拍子。
⑶红颜:此指妃子。恩:指皇帝对她的恩宠。
⑷倚:靠。熏笼:覆罩香炉的竹笼。香炉用来熏衣被,为宫中用物。
【作品鉴赏】
《后宫词》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宫女,她一心盼望君王的临幸而终未盼得,已是一层怨怅
这首诗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前人曾批评此诗过于浅露,这是不公正的。诗以自然浑成之语,传层层深入之情,语言明快而感情深沉,一气贯通而绝不平直。
诗的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宫女。她一心盼望君王的临幸而终未盼得,时已深夜,只好上床,已是一层怨怅。宠幸不可得,退而求之好梦;辗转反侧,竟连梦也难成,见出两层怨怅。梦既不成,索性揽衣推枕,挣扎坐起。正当她愁苦难忍,泪湿罗巾之时,前殿又传来阵阵笙歌,原来君王正在那边寻欢作乐,这就有了三层怨怅。倘使人老珠黄,犹可解说;偏偏她盛鬓堆鸦,红颜未老,生出四层怨怅。要是君王一直没有发现她,那也罢了;事实是她曾受过君王的恩宠,而现在这种恩宠却无端断绝,见出五层怨怅。夜已深沉,濒于绝望,但一转念,犹翼君王在听歌赏舞之后,会记起她来。于是,斜倚熏笼,浓熏翠袖,以待召幸。不料,一直坐到天明,幻想终归破灭,见出六层怨怅。一种情思,六层写来,尽缠绵往复之能事。而全诗却一气浑成,如笋破土,苞节虽在而不露;如茧抽丝,幽怨似缕而不绝。短短四句,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失宠宫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夜来不寐,等候君王临幸,写其希望;听到前殿歌声,君王正在寻欢作乐,写其失望;君恩已断,仍斜倚熏笼坐等,写其苦望;天色大明,君王未来,写其绝望。泪湿罗巾,写宫女的现实;求宠于梦境,写其幻想;恩断而仍坐等,写其痴想;坐到天明仍不见君王,再写其可悲的现实。
全诗由希望转到失望,由失望转到苦望,由苦望转到最后绝望;由现实进入幻想,由幻想进入痴想,由痴想再跌入现实,千回百转,倾注了诗人对不幸者的深挚同情。
【名家点评】
《诗人玉屑》:诗有句含蓄者,老杜曰:“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有句意俱含蓄者,如《九日》诗曰:“明年此会知谁健,更把茱萸子细看”……又白乐天云:“泪满罗巾梦未成……”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徐用吾曰:浅易中有思致。何仲德为富艳体。周珽曰:色衰宠弛,情之常也。红颜未老而恩先断,非有夺爱在中,即为谗妒使然也。闻歌而泪尽,梦不成而坐到明,一腔幽思,谁得知之?怀才未试,贬黜旋及,何以异此!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极直致而味不减,所以妙也。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十分幽怨,十分寂寞,禁宫中辄唤奈何。
《诗境浅说续编》:作宫词者,多借物以寓悲。此诗独直书其事,四句皆倾怀而诉,而无穷幽怨皆在“坐到明”三字之中。
《唐人绝句精华》:白诗每喜作快语、尽语,如“红颜”句,皆嫌快,嫌尽,不免刻露。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学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