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地久天长乜需要沵的配合こ”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注释
⑴宗臣:后人崇拜的大臣。
⑵羽毛:指鸾凤。
⑶身歼:身灭。
【作品鉴赏】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分别吟咏庾信等人在长江三峡留下的古迹,赞颂五位历史人物及对他们的同情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
“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到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纡,屈也。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此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纡”字,突出诸葛亮屈处偏隅,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亦只雄凤一羽罢了。“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自是议论中高于人之处。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寄寓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使人如见其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这,一则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刘克庄曰:“卧龙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许之。此诗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黄生曰:此论出,“区区以成败持评者,皆可废矣。”可见诗人这一论断的深远影响。
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这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故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诗中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三分霸业,在后人看来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耳;“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分”就更不值挂齿。如此曲折回宕,处处都是抬高了诸葛亮。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推选:如果把首联比作一雷乍起,倾盆而下的暴雨,那么,颔联、颈联则如江河奔注,波涛翻卷,愈涨愈高,至尾联蓄势已足,突遇万丈绝壁,瀑布而下,空谷传响──“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就结于这动人心弦的最强音上。
【名家点评】
《后村诗话》:“……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又云“万古云霄一羽毛”,又云“伯仲之间见伊吕”。卧龙公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评之。如云“万古云霄一羽毛”,如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考亭、南轩近世大儒,不能发也。
《唐诗品汇》:刘云:两语气概别,足掩上句之劣。知己语,赞孔明者不能复出此也(“伯忡之间”二句下)。
《四溟诗话》: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群”,宋人多有之。宁用仄字,勿借平字,若子美“先帝贵妃俱寂寞”、“诸葛大名垂宇宙”是也。
《词源辩体》:(杜甫)七言多稚语、累语,……“志决身歼军务劳”……等句,皆累语也。胡元瑞云:“子美利钝杂陈,正变互出,后来沾溉者无穷,诖误者亦不少”。
《杜臆》:通篇一气呵成,宛转呼应,五十六字多少曲折,有太史公笔力。薄宋诗者谓其带议论,此诗非议论乎?
《唐诗归》:钟云:对法奇。又云:下句好眼!真不以成败论古人(“伯仲之间”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通篇笔力议论,妙绝古今。中联知己之语,千载神交。陆深曰:疏卤悲愤,无复绳墨可寻。周启堕曰;……余谓鼎足之业,武侯自视不过万古云霄中一羽毛之轻,故下云:“伯仲伊吕”、“运失萧曹”,意脉同甚联属。
《杜诗说》:此诗先表其才之挺出,后惜其志之不践,武候平生出处,直以五十六字论定。
《杜诗解》:“羽毛”状其“清”,“云霄”状其“高”也……前解慕其大名不朽,后解惜其大功不成。慕是十分慕,惜是十分惜。
《义门读书记》:带“迹”字(“宗臣遗象”句下)。直判定千年大公案,不特无一字无来处(“伯仲之间”二句下)。
《杜诗详注》:“三分割据”,见时势难为;“万占云霄”,见才品杰出。
《载酒园诗话又编》:如咏诸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言简而尽,胜读一篇史论。
《唐诗贯珠》:全是颂体。……有时流言三、四不对,不知起已对,此亦“偷春格”,而况气苍局大耶!
《唐诗别裁》:“云霄”、“羽毛”,犹鸾凤高翔,状其才品不可及也。文中子谓“诸葛武侯不死,礼乐其有兴乎?”即“失萧曹”之旨,此议论之最高者。后人谓诗不必著议论,非通言也。
《读杜心解》:“宗臣”,一诗之颂;“伊吕”,一诗之的……八句一气转掉,言此“名垂宇宙”、“肃然清高”者,非所谓“宗臣”也哉?功业所见,纡策三分,居之特轻若一羽耳。……胸中拿定“运移汉祚”四字,便已识得帝统所归。知前篇曰“幸”曰“崩”,及“翠华”、“玉殿”等字,不得浪下也。
《杜诗镜铨》:四联皆一扬一抑。对笔奇险(“万古云霄”句下)。二语确是孔明身分,具见论世卓识(“伯仲之间”二句下)。陈秋田云:小视三分,抬高诸葛,一结归之于天。识高笔老,而章法之变,直横绝古今。
《唐诗成法》:此首通篇论断,吊古体所忌,然未经人道过,故佳,若拾他人唾余,便同土壤。
《杜诗言志》:此第五首,则咏武侯以自况。盖第三首之以明妃自喻,犹在遭际不幸一边,而此之以武侯自喻,则并其才具气节而一概举似之。
《唐宋诗举要》:吴曰:前幅尤壮伟非常,淋漓独绝。全篇精神所注在此,故以力结束。
总评
《麓堂诗话》:文章如精金美玉,经百炼历万选而后见 ……杜子美《秋兴》、《渚将》、《咏怀古迹》……终日诵之不厌也。
《杜臆》:五首各一古迹。
《杜诗详注》:卢世榷曰:杜诗《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此乃七言律命脉根蒂。
《葚原诗说》:读《秋兴八首》、《咏怀古迹》、《诸将五首》,不废议论,不弃藻绩,笼盖宇宙,铿戛钧韶,而纵横出没中,复含蕴藉微远之致,目为大成,非虚语也。
《瓯北诗话》:今观夔州后诗,惟《秋兴八首》及《咏怀古迹》五首,细意熨贴,一唱三叹,意味悠长。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的原文1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我喜欢

网友 小米粥 的原文1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网友 我就假装相信你了 的原文1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如品美酒

网友 等一旧人 的原文1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我就会这句

网友 同ー种执着- 的原文1

观察观察

网友 你是我的白菜 的原文1

欣赏情景交融的优美文字,问好莲心,遥祝愉快。

网友 友情and爱情 的原文1

词通俗易懂,且切题、切情、切时。不失为佳作。

网友 随遇而安 的原文1

作品中有许多对仗句式,构成对称美和均衡感。律诗中的的颈联、颔联要求对应字词性相同,构成对称美。对称、均衡的事物是符合自然原理的。诗词之对仗,并非绝对对称,是具有对比的相称,是动态的平衡。因为除了词性相同外,还要求平仄的对比,从而形成抑扬顿挫的音调美和铿锵变化的韵律感,平仄的交替变化,一张一弛,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诗词中的押韵,更由于字音和谐而引起听觉的愉悦。

网友 夕夕成玦 的原文1

好诗

网友 逃离回忆 的原文1

清新柔美、婉约细致!遥祝愉快!

网友 空虚人生 的原文1

这首诗 好简单

网友 痴人不说梦了 的原文1

乡土味十足,象随手沾来,得心用手,备感亲切熟悉。

网友 废墟上的繁华 的原文1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good

网友 愛你←不悔 的原文1

古代诗人大都追求创新,力求从新的角度和视野观察、描写事物,力求有新的体验,能给人以独特的启示。诗人在创作“佳句”和“惊人之语”时能体验到一种高峰的快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中的“绿肥红瘦”,是善于观察而酝酿出来的独特的描述,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受。

【杜甫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