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自昌谷到洛后门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九月大野白,苍岑竦秋门。寒凉十月末,露霰濛晓昏。
澹色结昼天,心事填空云。道上千里风,野竹蛇涎痕。
石涧涷波声,鸡叫清寒晨。强行到东舍,解马投旧邻。
东家名廖者,乡曲传姓辛。杖头非饮酒,吾请造其人。
始欲南去楚,又将西适秦。襄王与武帝,各自留青春。
闻道兰台上,宋玉无归魂。缃缥两行字,蛰虫蠹秋芸。
为探秦台意,岂命余负薪。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安静的、窒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有点小忧愁, 的原文1

道上千里风,野竹蛇涎痕我能背这句了

网友 最初的回归线 的原文1

乡土味十足,象随手沾来,得心用手,备感亲切熟悉。

网友 簖□孒dê弦 的原文1

“撩开”和“驶入”两个动词用得特别精准,动感相当强烈,正符合电动快艇这一物象。

网友 谜人的笑脸 的原文1

杖头非饮酒,吾请造其人nice

网友 花开花谢。 的原文1

闻诗现景,胜似穿越時空。

网友 啭裑、已陌甡... 的原文1

九月大野白,苍岑竦秋门,这句意境把握的太好了,不服不行啊!

网友 歇斯底里 的原文1

格律严谨言淺意深更易引起共鸣

网友 √丶坐以待币 的原文1

缃缥两行字,蛰虫蠹秋芸,这句妙不可言

网友 兽性大发﹌ 的原文1

始欲南去楚,又将西适秦太美妙了

网友 梦ー瘢〃舂呿舂ㄡ囬 的原文1

寒凉十月末,露霰濛晓昏,我最喜欢这句

网友 废墟上的繁华 的原文1

我学过

网友 ﹏天使让我爱你的ゞ 的原文1

东家名廖者,乡曲传姓辛我就会这句

澹色结昼天,心事填空云,尼玛,太赞了

网友 只付沉默. 的原文1

此诗很好!

网友 主席少年* 的原文1

闻道兰台上,宋玉无归魂真是让我感叹啊!

网友 秀色可餐,/* 的原文1

石涧涷波声,鸡叫清寒晨我喜欢

巧联地名人名使古今贯通,意蕴衔接。如《长沙》全词一连嵌入了屈原、曾国藩、毛泽东、马英九、雷锋等22位长沙名人和过客。字字担纲,典典精确,高坡注马又珠连壁合。又如《沁园春*共合基石—黄兴故居》连续嵌进了广州、汉阳、长沙、日本、花岗、石城、南北七个地名。高度概括了黄兴的足迹所至,读来妙不胜收,韵味无穷。

强行到东舍,解马投旧邻如品美酒

网友 灵柩ゝ 的原文1

为探秦台意,岂命余负薪意境太深了

网友 我们都该冷静一下り 的原文1

此律虽没有深奥的文字、华丽之辞藻,但亮在言淺意深,且深具感染力。一般普罗大众也都看得懂,更易引起共鸣。这或许就是所谓的雅俗共赏吧!以上这点就是我推介此律的最大因素。朋友们!当您读完全诗后,或许您也会感染到一股淡淡的惆怅之味,久久不去吧!

网友 》:独侽孒♂铭﹏゛ 的原文1

襄王与武帝,各自留青春我要背下来。

网友 我的天堂 的原文1

好诗,令人敬佩呀

网友 ↙◤莂說ぃ↘ 的原文1

现实主义为脚铃,以浪漫主义为羽衣,酣畅出“咏于物而不滞于物”“吟人绩而昭人心”的慧根灵性。

【李贺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