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重归宜春偶成十六韵寄朝中知己

朝代:唐代     作者:袁皓

水香甘似醴,知是入袁溪。黄竹成丛密,青萝夹岸低。
暖流鸂鶒戏,深树鹧鸪啼。黄犬惊迎客,青牛困卧泥。
有村皆绩纺,无地不耕犁。乡曲多耆旧,逢迎尽杖藜。
殷勤倾白酒,相劝有黄鸡。归老官知忝,还乡路不迷。
直言干忌讳,权路耻依栖。拙学趋时态,闲思与牧齐。
稻粮饶燕雀,江海溢凫鹥.昔共逢离乱,今来息鼓鼙。
恩仁沾品物,教化及雕题。上贡贞元禄,曾叨宠记批。
何须归紫禁,便是到丹梯。珍重长安道,从今息马嘶。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江山、不及你染血的温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袁皓
袁皓,[唐](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退山,自称碧池处士,唐朝袁州府宜春县人。生卒年亦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登咸通进士,博学能文。僖宗狩蜀,(中和元年)擢仓部员外郎,曾任吉州、抚州刺史。龙纪中,(公元八八九年)为集贤殿图书使。皓著...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灬花凋丶为谁祭 的原文1

不错不错

网友 〓不掺和任何表演﹋ 的原文1

儿庄大捷,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知道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最可以扬眉吐气的一场漂亮战役。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共歼灭日军1万余人。为此,中国军队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这场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

网友 〆问君能有几多愁 的原文1

暖流鸂鶒戏,深树鹧鸪啼,我超喜欢

网友 伤感#幸福 的原文1

古诗好少,我就喜欢少的

网友 最早的以往 的原文1

黄竹成丛密,青萝夹岸低点个赞!

网友 夜へ如此、 的原文1

直言干忌讳,权路耻依栖,太美了

乡曲多耆旧,逢迎尽杖藜,我最喜欢这句

网友 ㄨ梦で児ゞ 的原文1

拙学趋时态,闲思与牧齐诗情画意啊

网友 锋利的回忆 的原文1

何须归紫禁,便是到丹梯,我超喜欢

只有参悟透了格律诗词的种种规则和特质,才能爱之深、护之切,增强遵循、掌握、呵护它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我只抄诗句!

网友 哥′认定就是你 的原文1

珍重长安道,从今息马嘶,这句妙不可言

网友 涼透了的心ㄟ 的原文1

恩仁沾品物,教化及雕题good

网友 寂寞的。空虚 的原文1

水香甘似醴,知是入袁溪千古名句

网友 孤单惯了″ 的原文1

有村皆绩纺,无地不耕犁,完美

网友 所谓对与错 的原文1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挺好的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

网友 ﹏無从吿白 的原文1

归老官知忝,还乡路不迷 真猛

网友 莫名其妙哭了哭了. 的原文1

上贡贞元禄,曾叨宠记批点个赞!

网友 执情 的原文1

黄犬惊迎客,青牛困卧泥怎么写出来的

乡愁为主线,虽说这乡愁如酒,越陈越浓,然而不同的是,美酒越浓越香,而乡愁却越浓越苦。在联语有限的字里行间带给我们的自然是一幕幕令人悲痛欲绝的场景和一段段裹满血泪的悲欢离合诉说。

网友 白纸上的旋律 的原文1

我只抄诗句!

网友 ∝空洞的美 的原文1

殷勤倾白酒,相劝有黄鸡,尼玛,太赞了

谁如果乱改诗句,小心我让雷劈死你!

网友 继续丶悲伤_ 的原文1

稻粮饶燕雀,江海溢凫鹥.昔共逢离乱,今来息鼓鼙棒棒哒

【袁皓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