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经炀帝行宫

朝代:唐代     作者:刘沧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
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
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夏末秋凉带点黄。”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里曾经是御驾亲临的地方,而今一片萧然。浮云流水之间,一代王朝就这样销声匿迹了。美人们香消玉殒,她们将自己的满腹怨恨化为芳草,随东风生长蔓延,如今这行宫已是断垣残壁,满目疮痍,凄凄芳草在无言地诉说着炀帝当年的荒淫残忍。夕阳西下,水面上烟波浩渺,满眼凄迷,行宫前那几棵残存的柳树已失去了往日的风姿,枯枝败叶在风中萧索地摇曳。我正陷于行宫兴废的沉思之中,微风吹来,明月当空,古渡上响起了悠扬的渔歌声。
注释
⑴炀帝:即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代皇帝。
⑵翠辇:皇帝的车驾。辇:原是车名,秦汉后特指皇帝坐的车。
⑶香销:指美女之死。
⑷空:空有,无人欣赏。露叶:露珠泛光之叶。
⑸浩:广远,宏大。据载,隋炀帝喜欢柳树,曾经在行宫外的大堤上种了成排的杨柳,春风吹拂,杨柳婀娜多姿,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
⑹行人:远行之人,指诗人自己。广陵:指今扬州,隋炀帝曾三次来此游玩,此处代指行宫。

 

【作品鉴赏】
《经炀帝行宫》此诗托古讽今,借隋炀帝的荒淫误国以讽刺晚唐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的享乐生活
此诗借咏隋炀帝行宫,讽谕时政。首联“此地”,即指炀帝行宫。炀帝于此玩美女、杀无辜,极尽荒淫残暴之能事。但曾几何时,一个广袤四海的美好江山,便付诸东流了。开篇以反诘句陡峭而起:“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人言“浮云流水”转眼而逝,但不能赶上隋炀帝败亡的速度。这“竟如何”三字,尽情地嘲弄了这个昏君的迅速亡国。这种寓严肃于调侃的笔法,最为警策。颔联转入对炀帝罪行的控诉:“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此联之妙,在于实景寓意。以实景论,它是写行宫的破落、荒凉,宫内早已空无一人。从这情景中也清楚地看到了炀帝的荒淫残暴。“香销”,香销玉殒,蛾眉亡身;而且已是“南国美人尽”。为了满足一己的淫欲,搜罗尽了而且也毁灭尽了南国的美女,真是罪恶滔天。“怨入”承上句,主要写“美人”之怨。美人香销,其怨随东风入而化为芳草;芳草无涯,人怨无边。这就把抽象的感情写成了具体而真实可感的形象。如为一般郊野旅游,“东风芳草”自然不失为令人心旷神怡之景;但此处为炀帝行宫,这断瓦颓墙,芳草萋萋,却是典型的伤痍之景;这萋萋的芳草,犹含美人怨魂的幽泣。“多”字更令人毛骨悚然。颈联写出宫所见。炀帝喜柳,当年行宫之前,隋堤之上,自是处处垂柳掩映。而此时是“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上句以残柳“点缀”行宫,自见历史对其暴政的嘲弄;“露叶”冠以“空”字,自见诗人慨叹之情。下句,烟波浩浩,川水渺渺,空余堤柳,龙舟不在。且各冠以“残柳”和“夕阳”,给晚照之景笼上一层凄凉黯淡的色彩。这里虽无一讥讽语,却得思与景偕、物与神游之妙。
 

《经炀帝行宫》语言清新自然,写景状物极富韵致,显得情真意远,表达诗人对炀帝罪行之怨恨之情
尾联回应诗题,却不是直吐胸中块垒。《乐府指迷》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语结情最好。”这“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就是“以景语结情”。它既切合咏“炀帝行宫”之意,又扣紧讽晚唐当世之旨。“行人”,作者自指,诗人游罢行宫,自然地想起这些广陵(即扬州)旧事──由于炀帝的荒淫残暴,激化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末次南游,酿成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不久隋朝即告灭亡。但诗之妙,却在于作者写得含而不露,只写诗人“遥起广陵思”的情怀;所思内容,却留待读者去想象,去咀嚼。只见诗人沉思之际,在这古渡明月之下,又传来了琅琅渔歌。作者亦不明言棹歌的内容是什么。但联系诗人“喜谈今古”、“深怨唐室”的身世,自然地使人想到屈原《渔父》中的名句:“举世皆浊兮我独清,众人皆醉兮我独醒!”“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古贤和隐者的唱答,也正是诗人此刻的心声;从而将咏古和讽今融为一体,以景语完成了诗的题旨。
此诗之可贵,在于诗人咏古别具一格,写得清新自然,娓娓动听,挹之而源不尽,咀之而味无穷。全诗共八句,句句是即景,句句含深意;景真、情长、意远,构成了此诗特有的空灵浪漫风格。
【名家点评】
《诗法家数》: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如刘沧诗“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是炼“销”、“入”字。“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江上浩烟波”,是炼“空”、“浩”字:最是妙处。
《五朝诗善鸣集》:许浑、刘沧本同一格,而许艳刘淡,似刘胜之。总是晚唐中正宗,未可孰瑜孰亮。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言更无美人,徒余芳草,亦用三承一、四承二法也(“香销南国”二句下)。金雍补注:“美人尽”,写出“香销南国”四字,使人作数日想;“芳草多”,写出“怨入东风”四字,又使人作数日想。盖此八字止是一个缘故,然是两样文字也。
《唐诗摘钞》:结句闻棹歌之声,因想当日楼船歌舞之盛,从此而达广陵也,妙在前面已说得声消影灭,结处却重复掉转,此是死里重生、跌断复起,绝妙古文结法也。凡吊古者,只是“浮云流水”四字已尽,此偏从四字中剥出一层,言所谓“浮云流水竟如何”也,如此用笔,便是将寻常吊古笔舌从新漱刷一番也!
《三体唐诗评》:句二事实,绝不繁酿,又一格。
《碛砂唐诗》:次联词意极其俊逸。
《唐诗鼓吹笺注》:一起曰“此地曾经”,又曰“竟如何”,是已一无所有矣;眼见“浮云流水”,因之想起炀帝行宫,故曰“翠辇过”也。三曰“美人尽”,是一无所有矣;四曰“芳草多”,是更无所有矣。然写“美人尽”,则曰“香销南国”;写“芳草多”,则曰“怨入东风”,真使人可作数日想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黄白山评:刘沧长律如《经炀帝行宫》、《题王母庙》、《秋日山寺怀友人》、《经麻姑山》、《春日旅游》诸篇,皆晚唐铮铮者。
《唐诗贯珠》:五六写凄凉之景,“浩”字厚。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此首作法,与前(按指《长州怀古》)不同,先提往事,趁手转落今时;盖上句是炀帝行宫,下句是我经之地。三四总承:想来二句一十四字,亦只是“南国美人尽”之五字耳。美人尽处,香易销而怨难销,对此春来碧色、一望凄凄者,知其为当年余恨之所积也。此种思致,真在笔墨蹊径之外,非寻常学力所能到。吾不知其未有下句以前,如何忽得上句;又不知其既有上句以后,如何忽得下句。具此慧性,升天成佛,无不在灵运之先矣。
《唐诗成法》:三四言美人已尽,而民怨犹未尽也。五六今日荒凉之景,行人经此,“浮云流水”,良可叹也。
《唐诗别裁》:(刘沧)怀古诗如《咸阳》、《邺都》、《长洲》诸作,设色写景可以互相统易,诗品在许用晦下;惟此首稍见典切、余韵优存。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亦是许浑怀古之流,此种诗似乎风韵,实则俗不可医。
《唐诗笺注》:首联唱叹而起,哀音动人。
《网师园唐诗笺》:“香销南国”一联典切。
《一瓢诗话》:刘蕴灵人谓其调苦,如“渭水故都”、“香销南国”之句,正复不然。

作者介绍

刘沧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情源于爱 的原文1

意蕴上或空灵或充盈、或疏朗或稠密的均衡,格调上或委婉或昂扬、或恬淡或浓艳的均衡。

网友 挥霍你的温柔 的原文1

精炼古直又不乏童趣纯真的驰想。其词作每睹物每思人,均能思接千载目极八荒。笔下风物因嫣然而微笑,因热爱而美丽,因精神而本直,因艺术的再塑而生命无穷。

网友 指尖芭蕾 的原文1

这一警句有多气魄有多雄浑有多激励人心的话,你想一想毛泽东那一句“残阳如血”的意象,再想一想中国古代“夸父

网友 ╰携尓到末日 的原文1

残柳宫前空露叶,夕阳川上浩烟波真是让我感叹啊!

网友 愚蠢的女人 的原文1

读这样的诗,作者的豪情与锐气,会激励着每一个读者。而高山仰止,游历者身上也一定洋溢着登上峰高极顶的那一份快意。

网友 〓不掺和任何表演﹋ 的原文1

只有参悟透了格律诗词的种种规则和特质,才能爱之深、护之切,增强遵循、掌握、呵护它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网友 停在昨天 的原文1

善用叠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如《永世酬恩》全词竟鬼使神差用了104个叠字,跌跌宕宕,起起伏伏,情真意切。将从李清照处学来的叠字推到高峰,可谓出神入化!

儿庄大捷,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知道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最可以扬眉吐气的一场漂亮战役。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共歼灭日军1万余人。为此,中国军队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这场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

网友 〝有些情入苦难回绵 的原文1

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我要背下来。

反问:加强语气。

网友 天师钟馗 的原文1

乡愁为主线,虽说这乡愁如酒,越陈越浓,然而不同的是,美酒越浓越香,而乡愁却越浓越苦。在联语有限的字里行间带给我们的自然是一幕幕令人悲痛欲绝的场景和一段段裹满血泪的悲欢离合诉说。

网友 ▓仅有的回忆つ 的原文1

诗人一拿起手中的笔,略一思索,许多意象雄浑、气魄广大的词句就奔涌而出。

行人遥起广陵思,古渡月明闻棹歌,我超喜欢

【刘沧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