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朝代:唐代     作者:王铎

华表尚迷丁令鹤,竹坡犹认葛溪龙。(见《吟窗杂录》)。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欲哭无泪”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王铎
王铎(?-884年),字昭范,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宰相,司徒王播之侄。王铎进士出身,累迁至礼部尚书。咸通十二年(871年),以礼部尚书进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后加门下侍郎、尚书左仆射。不久又进拜司徒,乾符六年(879年),王铎自请督...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等一旧人 的原文1

(见《吟窗杂录》)怎么写出来的

精炼古直又不乏童趣纯真的驰想。其词作每睹物每思人,均能思接千载目极八荒。笔下风物因嫣然而微笑,因热爱而美丽,因精神而本直,因艺术的再塑而生命无穷。

网友 我就假装相信你了 的原文1

华表尚迷丁令鹤,竹坡犹认葛溪龙,我超喜欢

网友 空格 的原文1

读起来声调抑扬顿挫,高低错落有致,犹如珠落玉盘,极富韵律美和艺术美。格律诗词作为一种独立的、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除了追求文学共性的情感美、意境美、文字美、构思美、趣味美之外,其精致的格式、优美的韵律、凝炼的文辞和深邃的蕴含,更为广大诗家津津乐道,也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为格律诗词是数千年来经过无数人、无数次的探索、改进、创新,不断

瞻仰英烈凭吊勇士正是要继承那一股“血肉长城谁可敌”的民族精神,当着“手提落日戍神州”的中国人在东海、在南沙、在所有国境线上威严行走时,一切入侵者能不胆寒么?

网友 潇洒 的原文1

儿庄大捷,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知道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最可以扬眉吐气的一场漂亮战役。在历时近半个月的激战中,共歼灭日军1万余人。为此,中国军队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这场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

网友 小小的幸福 的原文1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网友 記憶是一座橋° 的原文1

词好,评好,鉴赏更好。

网友 淡忘那伤 的原文1

且载图明示。笔锋遒劲,语句铿锵。

网友 敞开心扉゛任伱伤° 的原文1

词人笔下的千回百转的词意,表达了对仙女湖神奇美景以及仙女湖故事传说的赞叹。词中"晴雨、云鹤、碧波;水绿、风泪、山醉;夜幕、梦秋、紫菊;番台、仙女、船对。"用词可谓秀巧,不失为当今唱山唱水之佳品。

网友 纳情已完结 的原文1

说了这么多,只是要让诗友明白,“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这四种作用没有高低之分。如果你看到了一幅美景,你被它的美感动了,你想办法用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把它描绘下来,介绍给旁人看,旁人借助你的精彩描绘,看到了自己没有看到的景象,也觉得美,也一样受感动,这个“观”的作用就达到了。翟志国的这一首词,就属于这种情形。一句话,松花湖晨渡的景象,在诗人的笔下,写得真美。

网友 未來、峩們怎樣走╮ 的原文1

简短精炼,言简意。对仗押韵,对称均衡。比兴手法,形象思维。语言贴切,情感真挚。谋求创新,新颖别致。志存高远,启迪智慧。

【王铎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