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唐代

落日怅望

朝代:唐代     作者: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安静就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片片孤云和那归林鸟儿,顷刻间已是飞驰千余里。
想起了我长久离开家园,滞留在异乡只能空叹息。
斜阳余辉洒落高大树木,秋山上的落日好似火烧。
临水却不敢看我的倒影,是因为害怕容颜已变改。
 
 注释
片:片刻,片字是“时”字的修饰语。
念:想。
何:多么。
滞:滞留,淹留。
微阳:斜阳。微,指日光微弱。
乔木:树千高大、主干与分枝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杨、白桦等树皆是。
惊:因面容改变而吃惊。
平昔:平素,往昔。
颜:面色,容颜。
【作品鉴赏】
《落日怅望》马戴此诗为游子怀乡之作。诗人抓住了秋天日落这一刹那的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此时此刻微妙复杂的思想活动
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而不显得衰飒;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就是:情景分写。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许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段。然而此诗用情景分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因此,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
《落日怅望》马戴这首诗诗有景有情,景与情高度统一,融合为一体。语言明白如话,概括力强
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这种写法,对于这首诗来说,有特殊的艺术效果。细细玩味,可以发现此诗是颇见匠心的。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超脱而有浑劲。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如上述),则又失去这层好处。
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指出:“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他所说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不凋敝的美。
【历代评价】
《瀛奎律髓》:诗话谓“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为一实一虚,似体贴句。今考戴集,乃不然,只如此十字自好。
《唐诗归》:钟云:孑然高朗,气亦完。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诗有用事琢句法,妙在言其用,不言其名也。如马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是“微阳”比“远烧”也……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以云鸟起兴,自伤久滞他乡,不能如其倏聚倏归也。五六写落日望中之景,奥浑。结猎李益“饮马泉”意,见怅望远情,所谓高寂中宽然有余韵者也。
《五朝诗善鸣集》:半似律诗、半似古诗,以古为律,律调愈高。
《围炉诗话》:唐诗炼字处不少,失此字便粗糙。画家云:“烘染过度即不接。”苦吟炼句之谓也。注意于此,即失大端。唐僧无可“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以雨声比落叶也。又(马戴)云:“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以远烧比微阳也。比物以意而不指其物,谓之象外句,非苦吟者不能也。
《唐诗别裁》: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
《网师园唐诗笺》:笔意俱超(首二句下)。
《瀛奎律髓汇评》:何义门:前四句“怅望”,“归鸟”二字中已双关落日,五六佳,诗家所谓影对,是以上句对下句。纪昀:起得超脱,接得浑劲,五六亦佳句。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不但世所称“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也,此诗亦略见一斑。
《历代诗法》:清峭感怆,别有裁制。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六朝已有此题,感极深。格调直与工部争衡,故谓贾师源出老杜也。
《唐诗三百首续选》:意格俱超。
《唐宋诗举要》:突起超隽无匹(首二句下)。以下句形上句,乃奇格也(“微阳”二句下)。
《诗境浅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闲”,此其晚眺之起句也。其三四云:“念我何曾滞,辞家久未还”,笔势超拔,在晚唐诗中,可称杰作。诗有作意,而能以气运之,律诗之枕中秘也。

作者介绍

马戴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曲阳(今江苏省东海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据《唐诗三百首新注》记载,马戴,子虞臣,《唐才子传》作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并云:[早耽幽趣,既乡里当名山,秦儿一望,……结茅堂玉女洗...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流年割容颜※ 的原文1

古代诗人大都追求创新,力求从新的角度和视野观察、描写事物,力求有新的体验,能给人以独特的启示。诗人在创作“佳句”和“惊人之语”时能体验到一种高峰的快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中的“绿肥红瘦”,是善于观察而酝酿出来的独特的描述,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受。

网友 为自已撑出一片天丶 的原文1

让作者心头郁悒、感慨万千,默默地以往事只能回味来作结。

网友 其实俄真的爱过迩ゝ 的原文1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经典语句,必须收藏!

网友 a1没那么简单 的原文1

这首诗就是强

网友 ╭⌒ゝ1颗心 的原文1

观察观察

网友 对你痴痴醉醉 的原文1

我是来看评论的

网友 掩饰﹏伤痛` 的原文1

文笔优雅,只将景语作情语,立意清新,正是盛世好诗情。美景、良辰、雅兴、柔情,组合成一幅舒心悦目、动静相宜的水墨丹青,给人以美好的阅读享受。

网友 情关· 的原文1

闻诗现景,胜似穿越時空。

网友 》:独侽孒♂铭﹏゛ 的原文1

古诗好少,我就喜欢少的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怎么写出来的

洋洋洒洒,词义委婉,缠绵动人,读之令人荡气回肠,用词考究,表达意境完美无瑕,

网友 若如初见 的原文1

非常好!棒棒哒

网友 与世丶隔绝 的原文1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写到我心里了

网友 搁浅、回忆 的原文1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完美

【马戴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