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秦代统治暴虐,起义不断。反秦的起义队伍中,经过数年争战之后,以刘邦和项羽的势力最强大。项羽以勇敢善战著称,想要用武力征服天下,成就霸业。他在战场上勇敢杀敌,驱使有如龙虎一般的将士,扫除秦王朝的邪恶势力,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很快成为主要的起义队伍领袖,消灭了秦军主力。项羽用武力取得胜利的时候,很多江东子弟血染沙场,项羽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张耳、陈余,被刘邦利用,成为刘邦的鹰犬。但是在之后的战争中,张耳投降,陈余被杀,刘邦消灭了所有不肯归附汉朝的诸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明月夜下,项羽的军队尽起思乡之心,士气涣散。三更时分,战旗迎风飞舞,军队中传来刁斗敲击的警示声。项羽和虞姬两人相对坐下共饮,悲痛而惊恐的听着四外传来的楚歌,因为别离而盈盈泪下。
想起项王若死她将无处可归,虞姬挥刀自刎而死,被埋在地下。项羽引吭高歌,率兵突围,最终被困阴陵县,这时的项羽身边虽然只有几十人,仍将汉军统帅吓得落马。项羽的怒吼声似可催动天地,他看了返回故乡的道路,不忍苟且偷生,于是自刎而死。纵然他的功绩盖世卓越,如今的我们到哪里才能得见他的遗灵昵?江水古木相对而立,历史的滚滚洪流中,多少英雄业绩都已经不再。后人经过这里,都会追念项羽的英雄事迹,可是越是就越伤怀。怎么能简单的以胜负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呢?
注释
(1)《六州歌头》,当即大曲《六州》中序之第一章。
(2)草昧:混乱的时世。杜甫《重经昭陵》云:“草昧英雄起。”
(3) 刘:刘邦。项:项羽。
(4)鞭寰宇:指项羽想要用武力征服天下,成就霸业。鞭,借指武力;寰宇,指国家全境。汉贾谊《过秦论》上:“(秦王)执棰拊以鞭挞天下。”
(5)驱龙虎:指挥龙虎般的战将。驱,驱使。龙虎:比喻英雄豪杰。
(6) 扫欃枪:扫除秦王朝的邪恶势力。欃枪:彗星的别称,古时候称彗星为“扫把星”,是灾祸的预兆。在此比喻秦王朝为灾祸。《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古代以为彗星起则大兵兴。
(7)斩长鲸:意为消灭秦军主力。长鲸,比喻元凶;鲸,喻凶恶之人。
(8) 余耳:指陈余、张耳。他们都是参加反秦斗争的主要人物。秦亡后,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赐陈余三县地。
(9)皆鹰犬:刘邦对张耳、陈余的蔑视之词。鹰犬:比喻供驱使奔走的人。
(10)归炎汉:归附汉王刘邦。炎汉:汉以火德王,故称“炎汉”。
(11) 刁斗:古代行军用具,铜制,白天用以烧饭,夜间敲击以巡警。
(12)虞姬:《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13)泣听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该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14)玉帐二句:《项羽本纪》:“项王则夜起,饮帐中。······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玉帐:征战时主帅所居住的营帐。
(15)念花无主:意为项王若死,虞姬无所归。念,想起的意思;花,指虞姬。
(16)挥雪刃:舞动雪白的利剑,即拔剑自刎。
(17)掩泉扃:掩埋地下。泉扃:九泉,地下。
(18) 时不利二句:《项羽本纪》叙项羽被围该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至。’”,骓:黑白毛色相间的马,此处指项羽座骑。
(19)困阴陵:被围困在阴陵县。阴陵:秦代时的县名,在今安徽省定远县西北。《项羽本纪》:“项王至阴陵,迷失道,⋯⋯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
(20) 叱追兵:《项羽本纪》:“汉军围之数重,⋯⋯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21)呜喑:即喑鸣,发怒喝叫声。《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喑呜叱吒,千人皆废。”
(22)望归路二句:《项羽本纪》:“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归路:返回故乡的道路。忍偷生:即不忍偷生。谓不忍苟活下去。项羽在乌江不肯南渡,毅然自刎身亡。
(23)遣行人到此:使行人到此。
(24)胜负句:《项羽本纪》:“(项羽)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难凭:难以凭信。意谓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仍然是个英雄。
【作品鉴赏】
《六州歌头·项羽庙》描写项羽从起兵到失败的曲折历程,着重于表现项羽的英雄气概
这首词为宋豪放词、怀古词中的杰出代表,运用了很多典故,可以和《史记·项羽本纪》对照来读。其化文为词的做法,对后代辛弃疾等人的创作,也有启发意义。词人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了项羽从起兵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项羽的英雄形象,并抒发了词人反思那段历史后的感慨,代表了北宋初期知识阶层对待项羽功过是非的态度。全词音调悲壮,气势不凡,情致激昂,于婉约绮靡的词风之外,又表现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慷慨之气。“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上片起首两句用笔不凡,高屋建瓴,导引全词,概括叙述秦亡后,刘邦和项羽的角逐。据《项羽本纪》记载:“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在当时反秦的起义队伍中,经过数年争战之后,以刘邦和项羽的势力最强大。词人有着进步的历史观,对于刘邦、项羽的起义持肯定态度。
“鞭寰宇,驱龙虎,扫橇枪,斩长鲸。”以上四句形象地概括了项羽发展壮大以及消灭秦军主力的赫赫战功。据《项羽本纪》记载,这时“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项羽以勇敢善战著称,“鞭寰宇”,写他欲以力征天下,以成霸王之业;“驱龙虎”,写他有龙虎一般的战将供他驱使;“扫欃枪,斩长鲸”,河北巨鹿救赵之战中,他俘虏了秦朝大将王离,招降了主帅章邯,彻底消灭了秦军主力,注定了秦朝的灭亡。这里对项羽的描述气势宏大,突出了项羽在指挥作战方面的卓越能力。“血染中原战。”笔峰突转,与起首两句呼应,将视野拉回楚汉相争的战场。据《项羽本纪》记载:“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项羽的功业,正是无数江东子弟的鲜血换来的,战争的残酷性,短短五个字,呼之欲出。
“视余、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战争形势急转而下,张耳、陈余是项羽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却被刘邦利用,成为刘邦的鹰犬。在之后的战争中,张耳投降,陈余被杀,所有不肯归附汉朝的诸侯,分别被消灭,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三个字的短句,突出了情况的紧急,战事急转直下,项羽一败涂地。
《六州歌头·项羽庙》通过典故,抒发了其对项羽的无限同情和深深哀悼
“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这就是垓下之围的情景再现。据《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日:‘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歌数阕,美人和之。”词意到这里,转为柔情叙写,通过描写垓下之围中楚军于月明之夜土崩瓦解、四面被围,项羽惊闻楚歌四起,而与虞姬泣别的悲壮场面,形象地描绘出项羽英雄末路、惨烈凄楚的形象。过片四句“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以精练而生动的语言表现虞姬对项羽忠贞不二的真挚感情、可歌可泣的节烈行为,塑造出一个鲜明的悲剧形象。
接下来“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项羽突围后先困于阴陵,继又单骑被楚兵追至乌江自刎身亡,结局甚为惨烈。项羽在垓下之围中,曾经慷慨高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时的项羽身边虽然只有几十人,仍能吓得汉军统帅落马,但英雄末路,项羽被汉兵追至乌江,自刎而死,天地为之悲泣。
“功盖世。何处见遗灵?”词人在项羽庙里独自慨叹,纵然他功绩卓越,如今的我们却难寻他的遗灵。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给予项羽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词到这里,满怀豪情回归于写景,江水古木相对而立,词人也和他笔下描写的景物一样,安静下来,冥想人世变迁,虽然内心也有很多激愤和激动的情怀,但是只能压抑在心底。“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结拍三句收束全篇,点明主旨,词人发出“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如何能简单的以胜负来评价?”的追问,抒发了其对项羽的无限同情和深深哀悼。
这首词是对楚汉相争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的表现,虚实结合,高度凝练,色彩鲜明,形象突出,构思巧妙,布局精巧,大气磅礴,形神兼备,富于历史的形象性和艺术的感染力,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深厚的悲剧色彩,读来令人扼腕感叹,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名家点评】
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一六:“《六州歌头》,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声为吊古词。如“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者是也。音调悲壮,又以兴亡事实之,闻其歌使人怅慨,良不与艳词同科,诚可喜也。”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词通俗易懂,且切题、切情、切时。不失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