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仙花只要有水就能开花可称得上一奇,它骨如沉香肌如碧玉。
暗香已经远远超过了酴醾,比起寒梅只是缺少好枝。
注释
⑴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中玉:马珹(一作马瑊),字中玉,时为荆州知州。
⑵水沈(chén):即水沉,沉香木。
⑶暗香:犹幽香。酴(tú)醾(mí):蔷薇科春尽开花,花单生,重瓣,白色或浅黄色,甚美丽。本酒名。以花颜色似之,故取以为名。
⑷淤(yū)泥:滞积的污泥。解作:可以长出。
⑸粪壤:秽土。《楚辞·离骚》:“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黄玉花:水仙花的别名。
⑹国香:本指兰花,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这里泛指高品位的花。
⑺随缘:本为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此处为听随命运播弄的意思。小民:指一般老百姓。此句作者自注:时闻民间事如此。
【作品鉴赏】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写水仙花质地美好,借水开花,雅淡清高,用比喻和对比手法刻画水仙花的精神与性格
第一首诗用比喻和对比手法刻画了水仙花的精神与性格。诗人所要刻画的不是水仙的绰约仙姿,所以少有形象的描写;他要表现的是水仙特有的性格,因此突出了幽香与柔美。
水仙花属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水培法培育,不用泥士,宛如凌波仙子,婀娜多姿。“借水开花”虽奇,但却是实事。胡仔讥这句诗是“语病”,其实是片面的意见。杨万里《水仙花》诗也说:“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可见黄庭坚的诗不是语病。写水仙从水写起,恰恰是抓住了它的特征,传达出清雅高洁的神韵。第二句,诗人不作直接描写,而是连用两个比喻,说水仙花骨如沉香肌如玉(水沉即沉香木),写出了水仙特有的晶莹澄澈之美。第三句紧承上句,补写了水仙的芳香。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通过咏水仙花寄托身世的感慨,前一首诗寓意较为含蓄
酴醾,蔷薇科落叶灌木,初夏开大型重瓣花,色白味香,苏轼赞为:“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杜沂游武昌以酴醾花菩萨泉见饷》组诗之一),韩维称之为:“花中最后吐奇香”(《惜酴醾》)。而水仙的暗香弥漫,却超过了酴醾。“压倒”一词用得有力,气魄惊人。幽香沁鼻,如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二首》)的梅花。水仙与梅有相似之处,都是冲寒开放,色白香幽。诗人在另一首咏水仙的诗中说“梅是兄”。然而这对兄弟性格迥异:梅花迎风斗雪,傲然挺立,显得坚强无比;水仙花不冒风雪,十分柔弱。“无好枝”,正道出了两者品格之异。诗人不写两花之同,只写其异,目的是在对比之中显示水仙柔弱的性格,或者叫阴柔之美。
【名家点评】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七评价这两首诗说:“苏、黄又有咏花诗,旨托物以寓意,此格尤新奇,前人未之有也。”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评“借水开花自一奇”句说:“第水仙花初不在水中生,虽欲形容水字,却反成语病。”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全诗语言冲淡自然,颇有山水田园诗的妙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