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饮兴正阑珊,正是挥毫时节。霜干银钩锦句,看壁间三绝。
西风特地飒秋声,楼外触残叶。匹马翩然归去,向征鞍敲月。
注释
①词人有一好友黄义卿,诗书画俱佳,词人尤喜其绘画,曾为他绘的带霜劲竹画赋词《好事近》一首,临别之际,又用原韵赋《好事近》两首,本词即其中一首。
②霜干指柏树,银钩指书法劲折有力。
【作品鉴赏】
《好事近又和纪别》马蹄走在洒满月光的路上,发出得得之声,打破夜的寂静,写出了友人赶路的孤寂,也突出了离别的伤感之情
词人有一好友黄义卿,诗书画俱佳,词人尤喜其绘画,曾为他绘的带霜劲竹画赋词《好事近》一首,临别之际,又用原韵赋《好事近》两首,表达自己对友人依恋难舍之情。这是其中的一首。抒写离情别绪,是历代诗词常见的一个题材,南朝的江淹在《别赋》里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称不免都使人黯然消魂。但高登这首送别词却是洗却了悲酸之态,音调爽朗,意境新颖,别具一格。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诗要避俗,更要避熟。高登的这首《好事近》堪称是一首颇具特点与个性的送别词。
饮兴正阑珊,正是挥毫时节。词作开首落笔即充满毫气,颇见突兀。临别之际,彼此把酒话别,更何况是酒逢知己。阑珊,道出他们的尽兴豪饮,气氛热烈。然而,光饮酒还不能尽兴,还不足以抒发朋友间的情感,席间不禁要提笔挥毫。词人认为临别豪饮之际,正是挥毫的绝佳时节。这亦表明词人与朋友在临别之际,绝无儿女共沾巾之态。席间挥毫,于豪放之中,又添了一层高雅之气。使人联想到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所描写的情形: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次二句霜干银钩锦句,看壁间三绝,挥毫的内容是绘画、书法、赋诗。霜干,字面上看当指经霜多载的古柏树干,实应为傲霜挺立的古柏,杜甫《古柏行》有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作画者不画别的单画凌霜挺立的古柏,不仅表现了他的超俗的艺术品味,也表露了他的豪迈性格。词人赞美之意自在其中。银钩,是指书法笔姿之遒劲多姿。《晋书噽传》: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白居易诗有:写了吟看满卷愁,浅红笺纸小银钩(《写新诗寄微之偶题卷后》)。词人的朋友不仅绘画出色,书法也令人赞叹,富有个性,这与前句的饮兴之豪举互为映衬,表现洒脱豪健之风格。锦句,是指朋友作画、写字后,还即席赋诗,写出的诗也是佳辞妙句,锦绣文章。朋友把这绘画、书法、辞章高悬壁上,词人看罢,更是喝彩赞叹,称之为三绝。词作的上片,词人着意描绘临别之际饮酒挥毫,吟诗作赋,品评书画,豪放而不粗俗,高雅而不故作姿态。
《好事近又和纪别》写出了夜的寂静,也表现了友人醉中不忘吟诗的洒脱
下片转而描写送朋友上路。西风特地飒秋声,楼外触残叶。此时正值深秋时节,西风肃杀,秋叶瑟瑟,饯别的酒楼外,飒飒秋风正吹打着深秋时节为数不多的树上残叶。飒,为风声,宋玉《风赋》有: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屈原《山鬼》亦有风飒飒兮木萧萧句。在此用以强调秋声之萧瑟。触字用得颇见特色,风本无形,把风吹树叶形容为触,使得字面更富音响,更显传神。上片首二句虽极写楼外萧瑟秋景,却正映衬楼内热烈的氛围,楼外的景致并没有给人以肃杀之感,似反更给前文的豪情增添了新的特色。末二句:匹马翩然归去,向征鞍敲月。写友人在暮色中,只身匹马翩然而去,词人的朋友酒兴似并未稍减,在马上还兴致勃勃地吟咏诗歌。这末二句一方面用翩然、敲月等词语,写出友人洒脱、豪爽、飘逸的风采和气质,完成了对友人的正面塑造;第二方面也刻画了自己对友人敬重、关注之深情,词人于送别友人之际,于路口殷殷注目的情态也可感觉到。这二句与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末二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同工异曲之妙,二者都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悠悠不尽之情。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西风特地飒秋声,楼外触残叶,我超喜欢